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患者则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全部无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10min和切皮时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试验组患者则始终比较平稳,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压、心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对血管外科实施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在获得良好麻醉阻滞效果的同时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年纪较大或者合并其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外周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2-0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12月在本院接受膝关节镜治疗的老年患者中的15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78例)以及对照组(78例)。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析两组患者的阻滞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阻滞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老年膝关节镜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利于提升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应用腰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腰麻。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术中镇静、镇痛药物追加率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感觉神经以及运动神经阻滞生效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而维持时间均为观察组更长P<0.05。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提升麻醉质量,减少追加镇痛和镇静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应激状况及术后镇痛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00例行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B超引导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即刻(Tl)、手术2 h(T2)、术毕(T3)和术后24 h(T4)的血流动力学和皮质醇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免疫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段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1~T4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122.14±8.68)mmHg、(117.41±8.72)mmHg、(109.62±8.43)mmHg、(127.82±7.83)mmHg、(83.47±6.32)mmHg、(72.34±7.02)mmHg、(67.13±6.72)mmHg、(74.15±7.12)mmHg、(71.94±7.64)次/min、(71.84±7.11)次/min、(63.52±6.16)次/min、(73.43±7.29)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1.22±8.69)mmHg、(125.81±8.76)mmHg、(115.11±8.44)mmHg、(133.26±7.85)mmHg、(89.28±6.12)mmHg、(77.64±7.13)mmHg、(75.51±8.02)mmHg、(81.13±7.14)mmHg、(79.24±7.65)次/min、(75.27±7.13)次/min、(70.54±6.22)次/min、(80.11±7.3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5、8.32、5.63、6.00,t=8.08、6.48、9.80、8.47,t=8.26、4.17、9.82、7.91,均P < 0.001)。观察组患者在T2~T4时刻的皮质醇水平[(332.28±15.64)ng/L、(334.67±15.77)ng/L、(331.40±15.68)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44.75±15.63)ng/L、(346.02±15.76)ng/L、(345.83±15.6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0、6.23、7.97,均P < 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辅助性T细胞(CD+4T)、细胞毒性T细胞(CD+8T)、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比值(CD+4/CD+8)水平[(31.39±6.72)%、(25.73±6.24)%、1.31±0.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8.61±6.73)%、(32.79±6.25)%、1.52±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9、9.79、4.72,均P < 0.001)。观察组在术后12 h~48 h的疼痛评分[(1.59±0.54)分、(1.47±0.33)分、(1.55±0.4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55)分、(2.29±0.36)分、(2.39±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5、20.56、17.31,均P < 0.001)。结论B超引导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稳定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对我科室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无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期间本院择期手术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公平随机分配为各30例的两组,即常规组(常规麻醉)和实验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统计对比组间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别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患者VAS评分。结果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好,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短,而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麻醉维持时间更长,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鲜明,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在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方面,还是在VSA评分、麻醉优良率方面,两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更优。结论对于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相对于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可使起效时间更短、维持时间更长、麻醉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 方法随机选择72例从 2017年 1月~ 2019年 7月于本院骨科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奇偶数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麻醉)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实施不同手术麻醉方案。而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 临床相关指标以及不同时间段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2.22%,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 VAS评分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常规硬膜外麻醉相比,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老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既能够减轻其疼痛感,优化其 临床相关指标,并且还可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干预(对照组),另50例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干预(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治疗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有效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组织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事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后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相比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T0时间点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对比无较大差异,对照组的T1、T2、T3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实验组,两组对比具有极大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对患者SAS评分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之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共有82例。其中41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腰硬结合麻醉进行治疗,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41例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应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40例,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和容量不同分为三组Ⅰ组210例接受0.3%罗哌卡因60ml麻醉,Ⅱ组210例接受0.4%罗哌卡因45ml麻醉,Ⅲ组220例接受0.4%罗哌卡因60ml用药,观察三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组织范围。结果(1)Ⅲ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Ⅰ、Ⅱ组均显著缩短,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而Ⅰ、Ⅱ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Ⅲ组的阻滞范围相比Ⅱ组均显著增大(P<0.05),但Ⅰ、Ⅲ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局麻药中毒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过程中应用0.3%的罗哌卡因60mL,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阻滞范围广,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