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11期枯水期(4月)的普者黑湖LandsatMSS/TM/ETM+/OLI影像数据,研究1977-2014年期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变化;从降水量、农田面积、总人口和GDP等角度,探讨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1977-2014年期间,普者黑湖面积波动变化,除2002年和2009年出现面积大幅增加外,其它时期湖面积在萎缩,且自1977年以来,普者黑湖面积的萎缩速度在逐渐加快,2009年湿地公园建成后,其面积萎缩速度有所减缓;2普者黑湖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湖面积萎缩与当地GDP和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不相关;3普者黑湖面积减少地段主要集中在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和湖泊洼地带以及中游人口集中的村庄附近,减少的湖面积44%被开垦成农田;4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有效减缓了湖面积的萎缩态势,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达到了湿地保护的目的。

  • 标签: 普者黑湖 岩溶湖泊 湖泊面积 枯水期 遥感影像
  • 简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沼泽的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象因子等资料,初步建立了中国沼泽面积-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沼泽面积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沼泽面积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线性模型模拟沼泽面积的变化;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正效应,其贡献率约为+17%~+30%;非气候因素导致湿地丧失,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负效应,其贡献率为-82%~-70.1%。

  • 标签: 沼泽面积 气候变化 定量分析 三江平原
  • 简介: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湖泊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乌兰乌拉湖37a来湖泊面积变化及其与自然要素(气温、降水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湖泊补给的构成角度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自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范围总体上有所扩张,期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1976年乌兰乌拉湖的面积为555.97km2,1994年其面积为496.50km2,这期间湖泊在逐年萎缩,递减幅度为3.12km2/a;从1998年开始,湖泊面积开始迅速扩大,1998年湖泊面积为499.83km2,到2012年湖泊面积达655.25km2,扩张速率为10.36km2/a。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南部河流入湖口处。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流域的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1998年以来,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扩张的原因有二: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冻融水量增加。在湖泊主要年补给水量构成中,湖面年降水量、流域年降水径流量、冻融水年补给量分别约占23.3%、43.7%和33.0%。

  • 标签: 乌兰乌拉湖 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湖水补给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 简介:应用Landsat7ETM+遥感数据与同期野外实测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基于多季相遥感影像,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分布数据,建立芦苇LAI最优估算模型,并进行其遥感反演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芦苇总面积为3820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5%,其中,缓冲区的芦苇面积为16200hm2,实验区的芦苇面积为11900hm2,核心区芦苇面积为10100hm2;以遥感影像缨帽变换(TC)后的绿度(GREEN)分量、ETM+第5波段饵;)和第3波段饵,)为白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为芦苇LAI反演的最优估算模型(p〈0.01,R2=0.741)。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LAI介于0.12~5.85之间,呈现东高、西低和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保护区核心区的芦苇LAI最均一,实验区的芦苇LAI空间变化最明显。

  • 标签: 芦苇沼泽 叶面积指数(LAI)双台河I=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多季相遥感影像
  • 简介:选取拒马河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模型和River2D模型,利用IPCC第五次报告中的BNU-ESM-RCP4.5模式的模拟数据,对2018~2060年紫荆关水文站附近3km长的拒马河河段河道内径流量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栖息地面积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6~2015年期间,河道内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径流量减少0.1×108m~3,2018~2060年期间,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径流量增加0.05×108m~3;河道内年生态需水量为4.11×108~7.42×108m~3,模拟的2018~2030年期间河道内年径流量难以满足其生态需水量的需求,而2031~2060年期间的年径流量基本能够满足生态需水量的需求;除秋季外,其它季节的径流量难以满足生态需水量的需求;2018~2060年期间,河道内的麦穗鱼最适物理栖息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且秋季其栖息地面积明显增加。

  • 标签: 径流量 生态需水量 麦穗鱼 栖息地 河道 BNU-ESM模式
  • 简介:反馈教学设计在地理课中的运用李文(福州市第二中学)反馈教学设计是按照系统教学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由教师、学科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开放系统;并以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

  • 标签: 教学设计 反馈型 反气旋 教学过程 地理课 天气特点
  • 简介:为丰富一个老党员的政治生活,增强正能量的自觉性,让后代感受祖国在改革开放中的沧桑巨变,接受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教育。本人去年12月、今年1月携老伴、外孙两次进京参观40周年伟大的变革展览等活动,颇受教育,有感而发小诗四首,一舒感怀。

  • 标签: 展览 改革 价值观教育 观感 自觉性
  • 简介: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发布的2012年全球冰川分布数据等资料,选取青藏高原冰川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个时期Landsat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和研究区附近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综合利用"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等,研究3个时期研究区内湖泊面积与数量及其变化,从气候要素变化与冰川退缩角度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研究区冰川补给湖泊整体呈扩张态势,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冰川补给湖泊面积分别为10700.5km^2、11910.7km^2和12518.3km^2;与1995年相比,2005年的湖泊数量增加了2041个,与2005年相比,2015年的湖泊数量增加了21个;分布在研究区各流域中的冰川补给湖泊变化状况不同,分布在羌塘高原上的湖泊扩张幅度大,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湖泊呈缓慢扩张态势,分布在研究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的湖泊相对稳定,还有一些湖泊在萎缩。随着海拔的增加,研究区中的湖泊数量和面积都呈现类似正态分布的特征。1995-2015年期间,冰川退缩和气温上升是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补给湖泊面积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青藏高原 湖泊 冰川 补给 遥感
  • 简介:文章运用利益主体理论(stakeholder)及协同共生理论(symbiosis)的分析方法,以“福建土楼”世界遗产旅游地为典型案例,探究跨界区域品牌共享旅游地核心利益主体冲突格局、机理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表明:“福建土楼”世界遗产旅游地跨界冲突格局表现为横向层面的品牌共生体的冲突和纵向层面的利益共生体的冲突,其背后深层次的冲突机理主要在于行政分割运作、地方利益导向等因素导致跨县市利益冲突日趋激烈,加上内部强弱势利益主体间利益分配失衡引起纵向层面的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最后,针对利益主体的冲突博弈问题建立了多维度的跨界治理机制.

  • 标签: 跨界区域 品牌共享型旅游地 冲突 治理 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