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福建华侨出国的历史,根据我国历代统治阶级对国人移居海外的政策和对海外华侨的态度、移民的性质和出国原则等因素,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五代至宋元;二、从明朝至鸦片战争前;三、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一阶段,即从五代至宋元,是东南亚闽侨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福建海外贸易的发展给予闽人出国及海外闽侨社会形成以积极的影响。唐五代至宋元,福建不仅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北宋时,泉州港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国内大商港,元祐二年(1087)正式设立福建路市舶司。南宋时,泉州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商港。元时,泉州港号称东方大港,“Zaitun”之名为亚洲各国商人所熟知。
简介:<正>一,比较观察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阵市镇史的研究热潮,佳作迭出。许多学者化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将地方志与碑刻上有关市镇的资料,发掘搜集,并悉心整理,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市镇发展的轨迹与经济活动。但是不幸这些精彩的研究作品却对这个课题留下了一个很关键性的空白点——缺一个宏观的注释。大家指出明清时期市镇的数目与规模都有快速的增加,是因为这时期的人口、商业、手工业都有快速的增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自然而正常的过程。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一下,可能就不会满意上面的简单答案。如果我们追问,人口增加,为什么不进城去?不向大城市发展?不在大城市里从事商业与手工业?为什么要在大中型城市以外创造这么多的市镇?读者不要以为我所提出的是些可笑的问题,需要严肃的思考,寻求严肃的答案。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化过程并非一个正常的过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特例。不错,各国历史上都出现过许多小型的市镇(MASKETTWON)。但是,这只是城市化的过渡阶段。市镇所能完成的功能与任务,大中型城市也都可以完成,而后者却具有更多的规模经济,所以小市镇逐渐转变发展成大中型城市,而市镇在整个城市人口中的比重逾来逾小。但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市镇发展不像是一个过渡?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