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火红的夕阳下,华发苍颜的满族老诗人路地在鸭绿江畔策杖徐行,面对浩荡的江流,面对苍茫的逝水,他时而凝神沉思,时而扼腕长叹,时而引吭高歌,时而浅吟低唱……捧读这位老诗人的两部诗集——《鸭绿江》和《鸭绿江·续》,我的眼前自然出现了如上的幻影,而进入诗人精心营构的艺术世界,我更是受到了审美接受的震撼——这位年近九秩的老诗人,他的诗歌没有惯常的怀旧感伤,有的是拥抱时代的乐观昂扬;

  • 标签: 鸭绿江 诗人 路地 满族 江流 艺术世界
  • 简介:一口气读完张如旺先生“草木春秋”丛书中的《草木》,这汇聚先生数十年对人生的感悟,一字一句,总是那样地亲切和纯美,数月之间一直在心间回味。思虑再三,决定拿起笔来,倾诉心中的感动。阅其“草木春秋”丛书,洋洋百万余言,都是张如旺先生对人生、对工作、对亲情、对群众最朴素最真实的感悟,特别是《草木》中的诗章,一草一木都成颂,一山一水全成诗,一人一事皆成行。如此细密慎思的行文习惯,更重要的解答,则是如旺先生自觉人生短暂,光阴易逝,时感“光阴一去不复来”,便惜时如金,珍爱光阴,视“寸寸光阴赛黄金”,在忘我奉献、竭诚工作的同时,将绵绵的才思抒写到对四时杂物的咏颂之中。正因此,对家乡风物的热爱,让他写成了《诗说精旅大理游(十章)》、《十说大理好地方》、《大理三塔崇圣寺修复记》、《滇韵点苍云起图》、《大波那村赋》、《大理赋》、《调寄祥云赋》;对四时天气的关心和对“三农”工作的惦记,让他写成了《农历二十四节气歌新悟》、《己丑迎春新赋十二生肖歌》和《助民夏收记》、《秋收场景记》等等;对亲朋的真爱,让他在每一难忘的时候都记下诗行,令人触景生情,印象深刻,《清明感怀》、《春节思

  • 标签: 草木 随感 真情 “三农”工作 二十四节气 行文习惯
  • 简介:甲春晖是我的堂侄儿,这是确凿无疑的,然而由于聚少离多的缘故,我只能涂抹一篇“印象记”。即便是印象吧,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他一直在奔跑,一直处在变化的状态中,我捕捉到的镜头,有可能只是模糊的背影。好在他是名人,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小镇,无处不流布他的故事。这些故事,自然会给我注入一股叙述的勇气;这些故事,自然会给我的镜头增添一抹灵动的色彩。

  • 标签: 印象 春晖 故事 镜头 自然 勇气
  • 简介:我并不认识阮殿龙先生,有朋友曾向我力荐,说他的诗词写得好,并寄来他的诗词集《菊篱稿》,希望我读后能写点感想之类的文字。我虽然也可算是诗词爱好者,已曾写过几篇诗词的评论文章,但我知道自己并非诗词研究

  • 标签: 诗词创作 人生经历 旧体诗词 题材内容 读后 人生感
  • 简介:白先勇笔下的"民国史"小说都有"梁父"悲悼主题的咏叹.其将官人物都离不开"过去",没有"过去"就没有这些艺术形象."过去"是白先勇"时间小说"的主人公.中的赖鸣升,就是一个迷恋过去的末路英雄,典型的怀旧主义者.但在失意失势的现实中,却能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固守精神家园的一方净土,在将官群像"壮志未酬"的"梁父"悲歌中唱出最强音.

  • 标签: 将官人物 末路英雄 人格尊严
  • 简介:摘要对于大多数译者而言,要想把中国古代诗歌给英译出来,并能达到重现的目的并非易事,更有译者提出“诗不可译”或“诗可译,但难译”的观点。虽然诗难译,但已有不少学者和翻译家致力于诗歌英译研究,并在这一研究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许渊冲先生就是其中一员。本文以唐诗《游子》为例,解读了原诗的创作背景,并运用许渊冲的“三美论”来给原诗做出了自己的翻译,再分析“音美”、“形美”和“意美”在译本中的体现,最后提出对诗歌翻译的一些见解。

  • 标签: 《游子吟》 英译 音美 形美 意美
  • 简介:我与作者闻世震先生素不相识,“遇”见他的大作是在我的老领导、师长学有先生处。闻先生与学有先生素有往来,每有著作出版互相赠阅。在学有先生处,先后见到闻先生4本著作。《随猎竹》是最新的一本,也是他出版的竹文化系列著作的最后一本。在这本竹诗集里,收录了作者创作的68首咏竹诗,并附以感文;插了79幅自己创作的竹图,题了N首竹诗。

  • 标签: 竹文化 闻世震 学做人 痴情 著作 咏竹诗
  • 简介:尼采说:“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只钟爱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田幸云老师的《悼夫诗廿四首》(以下称《廿四首》),就是这种用血和泪书写而成的诗歌。读之,令人怦然心动,黯然神伤,潸然泪下。

  • 标签: 诗歌 老师 文学作品
  • 简介:桂剧《七步》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主要原因在于剧本创作的“主脑”立得好。编剧塑造了曹植、曹丕与甄逸女三位主角,故事也是围绕他们的情感纠葛与内心世界来展开。内容虽不驳杂,却真切地反映了人性与人情。剧作者选题独到、塑造人物深邃、细腻、大气,为剧坛贡献了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 标签: 桂剧《七步吟》编剧 艺术人性 文化
  • 简介:浙大西迁湄潭期间,浙大教授钱琢如、苏步青倡导成立了湄江社。湄江社诗人在湄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茶诗词。这些茶诗词包含品茶思乡,由茶兴愁;借茶淡化乡愁,在困顿当中展示乐观的心态;由品茶忆高洁之人,表高洁之志等内容。这些茶诗词的出现为今天以茶为生、以茶为神的湄潭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 标签: 吟社 巾湄 江吟
  • 简介:在河南省第十三界戏剧大赛中,大型现代戏《游子呤》脱颖而出。该剧以吴月花这个后娘形象,引起了观众的接连唏嘘。笔者也感到,这个“娘”塑造的真实、丰富、生动、感人,令人拍案叫绝。这应该是截止目前,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个以后娘为切入点,以人性光辉为打造点,体现着时代特色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对于教正所谓后娘的不良心态和人们习惯意识中对后娘加以的种种恶劣印象,起到了诸多积极的作用。从戏剧的角度,为社会注入了别的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正能量。

  • 标签: 《游子吟》 现代戏 人性 放射 戏剧舞台 人物形象
  • 简介:作为一个浸润于传统又沐浴着现代朝晖的诗人,黄遵宪以其富有革新精神的诗歌创作实践,不仅完成了对传统旧体诗的改革使命,而且为未来的诗歌发展确立了方向,其于近代诗坛之影响,诚如梁启超在中所评:"要之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

  • 标签: 黄遵宪 诗作蕴含 艺术创新 中国 文学评论
  • 简介:谭克平先生,何方神圣?也许骚坛以外.知者不多。但若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群体“飞虎队”.可能就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飞虎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曾经屡建赫赫战功,威名远震,腾誉中外。而谭克平先生就是“飞虎队”中功勋卓荦的战斗一员。谭先生早年应父之招,赴美就业,以谋生路。

  • 标签: “飞虎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诗人 反战 斗士 和平
  • 简介:“动地”诗曲朗唱会是由马华诗人游川、傅承得于1980年代末直到1990年代所推动的诗歌朗诵与音乐的结合演出,其目的是让诗歌重新回到群众。透过巡回演出,游川、傅承得成功串联了当时的文化人、诗人、音乐人在公共空间中展现自己的审美经验。“动地”成为诗人重要的公共实验平台。以游川、方昂、傅承得为中心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短诗风格,在马华文坛中形成一股思潮。本文以“文学起义”来形容这场演出,尝试总结前后不同阶段“动地”诗歌运动的经验,并探讨诗歌的审美功能如何在马来西亚的公共空间中展现他们的姿态,以说明马华文学史中独有的经验和借鉴价值。

  • 标签: 马华文学 短诗创作 “动地吟”诗曲朗唱 现实主义 游川 傅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