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和分析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对于6—36个月龄婴幼儿实施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辖区内的6—36个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按照对照组和观察组方式随机分成50例一组,对其实施不同营养干预,分析两组婴幼儿在不同营养干预下其身高和体重,同时对营养不良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根据身高和体重可发现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性(P<0.05),同时营养不良情况中,观察组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以及销售率明显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6—36个月龄婴幼儿实施辅食营养包+营养干预,可有效将婴幼儿生长发育进行促进,从而让婴幼儿正常得到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经活络外敷包配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周炎(冻结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有肩周炎(冻结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25例。对照组采取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舒经活络外敷包。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舒经活络外敷包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舒经活络外敷包配合体外冲击波用于肩周炎(冻结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归芷润肤膏湿包联合耳穴贴压对银屑病血燥证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11-2024.03收治的银屑病血燥证患者150例,将其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归芷润肤膏外涂)、观察1组(50例,采取归芷润肤膏外涂,外用湿包疗法)和观察2组(50例,采取归芷润肤膏湿包疗法,联合耳穴埋豆),对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三组银屑病血燥证患者在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2组患者的皮损面积大小及颜色、鳞屑、瘙痒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银屑病血燥证患者实施归芷润肤膏湿包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显著提高银屑病血燥证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皮损面积大小、鳞屑、瘙痒。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了解PBL教学法对于临床实习护生卒中单元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6名神经内科实习护生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习护生接受常规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教学,观察组实习护生接受PBL教学法教学。结果:接受常规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教学的对照组护生教学后理论、操作以及综合考核成绩分别为(42.06±3.27)分、(43.24±4.22)分、(87.76±5.02)分,接受PBL教学法教学的观察组护生教学后理论、操作以及综合考核成绩分别为(46.40±2.70)分、(45.39±3.52)分、(93.51±4.17)分。结论:PBL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卒中单元学习的护生具有显著提升知识接纳程度,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重症护理单元中心静脉导管拔出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入的重症患儿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对照组综合依从28例(77.78%),观察组综合依从34例(94.44%),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27.78%),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8.33%),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体征情况:拔管干预后观察组HR、RR等指标波动范围更小,结果对比对照组有差异,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方式可以帮助儿童重症护理单元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稳定身心状态,顺利拔管,结果好,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确诊为COPD并2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数值,分为轻度呼吸衰竭组(60mmHg≤PaCO2≤80mmHg)及重度呼吸衰竭(PaCO2>80mmHg)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轻度呼吸衰竭组及重度呼吸衰竭组均随机分再为两组,每组20例,第一小组首先选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第二小组选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各组患者在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3、12、24、48h后呼吸、心率、氧合指数、PaCO2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预后。结果轻度呼吸衰竭的两组患者在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3、12、24、48h后呼吸、心率、氧合指数、PaCO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通气方式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呼吸衰竭组,无创通气小组8例因病情危重、气道分泌物多中转有创通气,其余患者无创通气3、12、24、48h后呼吸、心率、氧合指数、PaCO2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组治疗3、12、24、48h后呼吸、心率、氧合指数、PaCO2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时间长于有创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通气组有效率高于无创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并2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在轻度呼吸衰竭时可选用无创机械通气,可达到改善呼吸衰竭,纠正缺氧及改善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舒适性较好。但对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尤其痰液量多,廓清能力弱患者应尽早有创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严重呼吸衰竭,并可清除气道痰液,有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3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展开分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手段的观察组各67例患者,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验中相关数据明确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为均衡(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P<0.05);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给予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不良事件的降低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