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效果及对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采集50例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随机数字法均匀分成两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效果,计算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检出率,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在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检测中,观察组效果要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在房室传导阻滞上,两组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上的检出率要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时未产生创伤,能够有效观察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比较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糖尿病患者,随后将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措施。对于试验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进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结果:试验组的护理前满意度为4.0±1.2分,护理后满意度为8.3±1.2分。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开展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情况,并改善血糖引起的全身状况,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对疑似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共25例疑似小乳腺癌病例,全部采用 X线摄影和DCE-MRI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以穿刺或手术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疑似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25例可疑小乳腺癌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乳腺癌有1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9例,黏液腺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 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1例;DCE-MRI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钼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CE-MRI检查的特异度为14.29%(1/7),钼靶检查的特异度为28.58%(2/7),两种检查特异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对疑似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很高,能有效地提高其敏感性和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本院内开展心律失常快速诊断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依照心电图检查结果制作散点图,比较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差异,并分析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散点图 B 线斜率差异。结果 散点图心律失常诊出率与动态心电图比较(P>0.05)。室上性期前收缩者B线斜率更高,且窦性心律者B线斜率更低(P<0.05)。结论 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散点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具有高度一致性,疾病诊出率高,诊断速度快,还可评估患者病变类型,利于其后续治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4h心电图在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21年7月~2023年2月期间于本院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患者术后均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需持续72h,依据检查结果分析术后无恶性心律失常、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差异及24h动态心电图对恶性心律失常诊断效能。结果:(1)PCI术后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SDNN、SDANN-index、24h-QTV低于无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动态心电图对恶性心律失常诊断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95.24%,诊断符合率为95.89%。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 MRI与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伴肝癌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35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对比 MRI与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并肝癌的检出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入组 35例患者,检出病灶总计为 46个, 2例患者 2个病灶< 10mm, 10例患者 15个病灶介于 10~30mm间; 13例患者 17个病灶介于 30~50mm间,余 10例患者计 12个病灶超过 50mm。 CT动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略低于 MRI,但两种方法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 (P> 0.05); MRI门脉期的检出率低于 CT(χ2=8.222,P=0.004); CT与 MRI对典型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 84.8%(39/46)、 82.6%(38/46); 46个病灶中经过 CT扫描发现可见包膜共计 26个,其中边缘光整者计 18个,边缘欠清晰 8个,且伴有不完整环状强化。经 MRI扫描发现可见包膜 28个,边缘清晰计 19个,有完整环形强化可见,边缘模糊 9个,伴有不完整环状强化。结论: MRI对于肝硬化伴肝癌的定性准确度较高,可从多个角度乃至多个方位对病变予以显示,而且分辨率高,扫描用时较短,建议临床将 MRI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社区服务站中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50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在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 1) 50例患者中有 16人为有症状心肌缺血, 34人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检测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34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 100%,常规检测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22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 64.71%( 22/34),研究数据表明,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更高,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常规心电图无法检测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持续时间及 24小时内的变化情况,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集中在 6: 00-11: 59,并能完整记录患者 24小时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有效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 24小时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持续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休克患者采用动态动脉弹性治疗扩容后血压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重症肺炎休克患者,根据快速扩容患者平均动脉压是否升高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对比两组一般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扩容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扩容前 MAP、 SAP、 DAP、 PP、 CVP、 GEDVI、 CO、 SVI、 PPV、 SVV、 SVRI无差异( P> 0.05), MAP有反应组 Eadyn高于无反应组( P< 0.05)。两组扩容后,两组 MAP、 SAP、 DAP、 PP、 CVP、 GEDVI、 CO、 SVI均升高, PPV、 SVV、 SVRI、 Eadyn均降低; MAP有反应组 MAP、 SAP高于无反应组( P< 0.05)。结论: Eadyn可有效指导重症肺炎休克患者的治疗,有效调节液体的输入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案中液体复苏。动态动脉弹性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结合心脏彩超在诊断心律失常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心律失常患者,共计90例,2016年5月~2017年5月为收治时间,先后行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以此分析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房速、房颤、室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并分析与心脏彩超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房速、房颤、室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与普通心电图数据相比更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且动态心电图与心脏彩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结论心脏彩超检查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有助于心内科医师选择出最佳评估患者心功能的检查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造影前均已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及结果。结果65例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占总例数的70.7%,其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287阵次,其中SMI发生率(78.0%,224/287)明显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2.0%,63/287)(P<0.05)。0600~1200SMI发生率(53.6%,120/224)最高,000~0600SMI发生率(8.9%,20/224)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时185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82.6%)明显高于39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17.4%)(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查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