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同期手术,观察组则同期完成心脏版魔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心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w、术后6个月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瓣周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瓣周漏发生,与多期手术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术后恢复,更好地改善心功能,且更少发生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诊疗器械在清洗消毒以及灭菌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来帮助预防医院中出现感染的现象。方法:于2020年7月对山西省医科大学口腔科诊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情况的检查,并在检查过后对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诊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卫生情况。结果:通过对本院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后,发现当前本院口腔科的部分诊疗器械仍然存在着消毒技术不规范、器械清洗不彻底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结论:当前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加强器械在清洗、消毒以及灭菌工作的管理,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以此来最大化的降低医院内的感染。
简介:摘要搏动性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性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性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性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性搏动性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性搏动耳鸣和动脉性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性搏动性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性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性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性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性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性搏动性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性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性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宫腔镜在妇科宫腔疾病检查与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宫腔镜检查的妇科患者80例,对其宫内异物残留、不孕症、子宫异常出血等病症进行检查,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两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40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2.5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应用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妇科宫腔疾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收治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选择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银杏叶提取物静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眩晕评定量表(DH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HI指标对比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HI值小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开展手法复位的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能够取得较为理想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癌易出现误诊,延误治疗。40例患者根据TNM分期,有6例患者Ⅱ期,18例患者Ⅲa期,11例患者Ⅲb期,5例患者Ⅳ期。通过治疗40例患者只有16例患者存活,其中生存期达到两年以上的患者有5例,24例患者死亡,最短生存期为6个月,最长2年以上,患患者平均生存期达到(11.4±2.6)个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胸部CT、电子支气管镜等各项仪器检查,能早期确诊肺癌,及早进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癌易出现误诊,延误治疗。40例患者根据TNM分期,有6例患者Ⅱ期,18例患者Ⅲa期,11例患者Ⅲb期,5例患者Ⅳ期。通过治疗40例患者只有16例患者存活,其中生存期达到两年以上的患者有5例,24例患者死亡,最短生存期为6个月,最长2年以上,患患者平均生存期达到(11.4±2.6)个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胸部CT、电子支气管镜等各项仪器检查,能早期确诊肺癌,及早进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