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预测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胃癌患者,以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为界,将胃癌患者分为高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组(数值≥3,定义为研究组)和低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组(数值<3,定义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研究组临床病理资料、预后与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理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肿瘤直径、癌栓、肿瘤侵袭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血清CEA、血清CA-199、术后3月复发、术后6月死亡比较有差异(P<0.05);肿瘤直径、癌栓、肿瘤侵袭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血清CEA、血清CA-199、术后3月复发、术后6月死亡与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有相关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与患者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大于3的患者手术后预后更差。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超重人数激剧增加,2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使其成为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通过60例2糖尿病的诊治体会,为2糖尿病提供理化依据,通过合理治疗改善患者生活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学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行单侧睾丸切除后经病理证实均为睾丸恶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结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以老年人多见,以弥漫大B细胞多见。预后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等有关。

  • 标签: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利拉鲁肽对2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胰岛β胞功能、胰高血糖素、脂联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分别用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或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16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第16周空腹血糖(FPG)、餐后小时血糖(hPG)、体重指数(BM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1、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血清胰高血糖素值、血清脂联素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结果格列美脲和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FPG、hPG、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FGF21略有下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差异(P>0.05);利拉鲁肽组体重指数下降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HOMA-β、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拉鲁肽通过多靶点的作用实现血糖达标,然而两组患者血浆FGF21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下降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例因口服酚酞片致重症大疱表皮剥脱松解药疹合并2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通过对躯干、四肢、会阴部皮损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遵医嘱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严密病情观察等措施,患者皮损控制,未发生继发感染,住院35天后血糖控制良好,皮损痊愈出院。

  • 标签: 重症大疱型表皮剥脱松解型药疹 2型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在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接诊的2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分组,50例有不稳定斑块的为A组,50例有稳定斑块的为B组,50例无斑块的为C组。比较三组各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A组和B组的血清Fib、SUA、LDL-C、hs-CRP、HbAlc检测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的血清Fib、SUA、LDL-C、hs-CRP、HbAlc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可能促使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形成并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

  • 标签: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微小残留病变检测(MRD)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临床结果的精确度。MDR检测的目的是提高分子生物学水平的CR标准,为临床判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提供正确的诊断。微小残留病变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检查诊断中得到全面的应用,本文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定义、方法学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探究微小残留病变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微小残留病变检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中发病率最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在组织形态、分子遗传学和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基因和免疫分对DLBCL的诊断分和临床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寻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机理及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基因表达和免疫组化标记。本文重点对DLBCL的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分子遗传学 免疫表型 组织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每组各40例,口器组患者使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得雾化液;面罩组患者采用空气压缩泵通过面罩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得雾化液。检测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计算比较治疗前后FEV1、PEFR改善率,评价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口器组治疗30min后FEV1与面罩组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口器组治疗30min后PEFR与面罩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口器组的FEV1改善率、PEFR改善率与面罩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口器组和面罩组的FEV1改善率、PEFR改善率都超过了1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使用空气压缩泵经过口器吸入药物能取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于1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为免疫干预、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患儿106例,按病种分为2组先心组68例及对照组3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8、CD16、CD56及CD19,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先心病组患儿CD3、CD4均低于对照组,CD19、CD16CD56均高于对照组,CD8、CD4/CD8+无明显差异。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尤以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为主,同时有体液免疫功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亢进。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免疫缺陷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诊断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门淋巴结(LN)内癌细胞微小转移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收集33例临床分期为Ⅰ期和未经过任何术前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82枚淋巴结,每枚LN切取4个不同层面8um厚切片,用抗上皮细胞抗原的Ber-Ep4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常规病理染色进行对照。在常规病理石蜡切片为阴性的LN中显微镜下发现一个或多个Ber-Ep4染色阳性的细胞则判定为微小转移阳性淋巴结。统计比较方法为卡方检验(x2),结果发现9例患者(27.3%)的21枚(11.5%)发现肺门淋巴结微小癌细胞转移灶。其中5例(15.2%)常规病理石蜡切片阴性的肺门淋巴结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微小转移灶,另有4例患者(12.1%)常规病理多层面切片染色和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均发现有微小转移灶。7例Ib期(N0)和2例Ia期(N0)患者上升为IIa或期IIb(N1)。33例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cTNM、pTNM分期IIb期阳性率大于IIa期分别为15.2%、12.1%。结论病期愈晚,肺门LN微小转移愈多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可发现肺门LN微小转移,且较常规病理多层切片更易于发现LN中微小转移灶。

  • 标签: 肺癌 肺门淋巴结 微小转移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方法对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包括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6例、自体骨髓移植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包括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6例、异基因骨髓移植9例,另外还有脐带血干细胞移植1例。移植后随访6个月~5年,调查并发症和存活率。结果3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8例死亡,2例死于移植相关病,6例为复发,29例仍长期无病生存,存活率78.3%。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改善其预后,延长患者存活期的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瘤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时容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标签: 腹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初诊2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组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初诊2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初诊2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值得研究。

  • 标签: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初诊2型糖尿病 血糖 胰岛B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TLA-4),又称CD152,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在T细胞表面表达,与共刺激分子CD28竞争性结合B7-1(CD80)和B7-2(CD86)配体,从而介导外周免疫耐受,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负向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TLA-4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是新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在冠状动脉粥硬化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8月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未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水平。结果研究组入院时、研究组出院时、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水平分别为436.51±95.47pg/ml、278.6±69.4pg/ml、234.63±64.25pg/ml。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内皮祖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水平最低,研究组入院时内皮祖细胞水平最高。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内皮祖细胞表达明显增高,内皮祖细胞可能参与心肌梗死患者血管修复和再生过程。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孔道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方法运用双孔道胃镜治疗的原理和有关治疗方法,对临床17例胃固有肌层肿瘤病例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后评价。结果16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由于初期开展经验不足改为开腹手术。结论对于采用双孔道内镜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双孔道电子胃镜 胃固有肌层肿瘤 气腹
  • 简介:摘要健康人体内餐后胰岛素分泌总量中约有60%~70%是肠降血糖素所致,在血糖升高时,肠降血糖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肝糖生成与输出。GLP-1RAs在治疗T2DM(2糖尿病)时具有独特的机制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释放;降低食欲和延迟胃排空。据有关GLP-1RAs治疗T2DM的报告艾塞那肽可使ALC(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8~1.1%,体重减轻1.6~3.2kg。本文旨在简要介绍GLP-1RAs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和安全性。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多数肿瘤细胞都表现出染色体的不稳定。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微管是否正确结合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关系。Ndc80复合体由Ndc80,Nuf2,Spc24和Spc25组成,它们在动粒-微管的结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来分析代表真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共17种生物的Nuf2基因的分子进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参与染色体分离和肿瘤发生的作用机理提供资料。

  • 标签: 染色体 动粒 微管 Ndc80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