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伴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及种植义齿所独有的优点,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牙列缺损与缺失患者选择了种植义齿修复,然而种植义齿也存在着不足。种植体由于无牙周韧带的附着,和周围的骨组织直接发生紧密的骨结合。当咀嚼发生时,依靠其颈部周围的牙槽骨为支点,发生微动和位移完成咀嚼过程。在咀嚼过程中受力的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组织更易被重新改建。就此有学者研究了种植体-基台界面的骨吸收情况,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影响咬合力传导的各个方面,如颌骨骨质、种植体形态、上部结构设计、咬合力和材料种类等。本文就平台转换(PS)设计在种植义齿临床运用的现状与前景综述如下。

  • 标签: 平台转换 种植体 骨吸收
  • 简介:选择种植修复的患者,关注的不是种植体,而是种植体所支持的修复体的功能与美观效果,同时希望尽可能提高性价比和缩小手术创伤。如今,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体的美学效果已经能做到非常逼真.和天然牙难以区分。因此.在评估种植修复体时,要将其与传统牙支持式固定桥在美学和功能上进行比较。种植修复上颔切牙缺失是口腔种植学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种植体的数目和种植体的位置对于能否获得最佳的最终修复效果尤其重要。本文阐述将2颗平台转换的种植体植入到中切牙的位置,使修复体获得足够的生物机械性能和最佳的美学效果。

  • 标签: 种植修复体 切牙缺失 上颌前牙 种植体植入 设计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种植体 边缘骨吸收 平台转换
  • 简介: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用电镜观察咬肌线粒体以及细胞凋亡形态;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均大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和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达到最高。除8周组,其他各实验组拔牙侧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实验组非拔牙侧(P〈0.05),且2周和6周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非拔牙侧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指数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49245,P〈0.05)。结论:偏侧咀嚼过程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 标签: 偏侧咀嚼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 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