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山地研究行动"(MRI)长期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以促进关于山地的全球变化研究。当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在2010年为这项计划继续投入资金后,"山地研究行动"更是一直坚持开展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联网活动,举办综合性的研讨会,探索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但现阶段"山地研究行动"正在力图超越此前这些成就,致力于更具可持续性的研究工作。

  • 标签: “山地研究行动” 山地研究 全球变化 人类活动
  • 简介:贵州是典型的山地省份,境内的山地民族传统体育濒危史料现状堪忧,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山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必须对贵州山地民族传统体育濒危史料进行抢救。这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贵州山地民族传统体育濒危史料的抢救机制进行探索,其中文化语境的变迁、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民众保护意识淡薄是史料濒危的主要原因。对此,应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对濒危史料进行抢救。通过建立有效的濒危史料抢救机制,不仅能为贵州山地民族传统体育史研究提供基本素材,也为相关的文化部门抢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贵州山地民族 濒危体育史料 抢救机制
  • 简介:摘要新形势下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治理难度相对比较大,为了较好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必然需要首先分析明确各类常见问题,然后才能够有目的地采取适宜对策进行解决优化,下面就重点基于该方面工作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新形势 矿山地质 环境治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以西南山地民族图案中的"禽""鸟""畜""兽"为研究的出发点,提取了几个典型民族常用的动物图案,结合具体的民间故事,分析图案产生的原因、背景及其所折射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图案所表达的"幸福自由""六畜兴旺""祖先庇护"等美好寓意。

  • 标签: 西南山地民族 动物图案 隐喻
  • 简介:韩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充分发挥本国山地资源的优势,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又能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韩国建立了众多国立公园,大力发展山地观光旅游。自1967年第一个国立公园建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里,韩国共建立了21个国立公园,在国立公园的建立、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山地资源同样丰富的贵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韩国 山地资源 国立公园
  • 简介:摘要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与日俱增。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矿产资源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在作用,因此一定要做好矿山地质勘查工作,这是开展好矿山工作的基础环节。综合勘查技术能够帮助矿山地质勘查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研究这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矿山地质勘查 找矿技术 关键点
  • 简介:山寨,是中国山地民族的主要聚落形态,也是中国山地社会的基本单元.凡是对中国的山地民族社会文化有所了解或者有过一定经历的人,对于山寨一词都不会陌生.检索国家图书馆馆藏书籍目录,即可知当前该馆收藏有70余部以山寨为题名的专著(包括民国初年出版的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所撰《四明山寨记》),其中的15部虽然也以“山寨”为题,但谈的却是关于产业仿造的另类“山寨”,与中国语文词汇系统中常规使用的山寨一词不可同日而语.

  • 标签: “山寨” 中国语文 民族研究 山地 “他者” 社会文化
  • 简介:摘要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与日俱增。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矿产资源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在作用,因此一定要做好矿山地质勘查工作,这是开展好矿山工作的基础环节。综合勘查技术能够帮助矿山地质勘查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研究这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矿山地质勘查 找矿技术 关键点
  • 简介:生境影响着一个族群的文化类型,居住在坝区和山地的民族因此具有了相应的文化体系和身份标识。作为生境适应的主要表现,生计方式的选择直接反映着族群对于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土卡河村傣族从坝区迁徙到山地的生计变迁和文化模式形成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在迁徙后,传统的捕鱼生计在文化调适中得到延续,在橡胶种植之前的数十年中,他们依然保持着坝区渔民的文化特征,并与周边山地民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生境的变迁,土卡河村傣族将种植橡胶作为经济行为的主导,以耕种为主的山地民族文化也逐渐出现在其文化体系中,这一文化体系兼具"渔民"与"耕农"的身份特色。可见,在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期,族群的能动性——而非地理生态环境,成为文化模式延续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山地 生计变迁 文化模式 傣族
  • 简介:早在20多年前,美国著名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便在《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一书中指出,人类即将进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阶段,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时刻充斥在我们的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之中,并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

  • 标签: 《数字化生存》 民族学 互联网 山地 中国 语境
  • 简介:斯科特从东南亚山区农民残酷的生存逻辑中淬炼出以安全为宗旨的"道义经济学",以及兼具客观理性与人性关怀的"生存伦理"。这个以生存保障为核心目标的道德标准体系具有广阔的普适性,甚至可以对几百年前中国西南山区的林业经济诚信形成独特的解释力。18世纪以来,生活于清水江流域的苗侗民族在崇山峻岭间发展起堪称典范的人工营林,长达百年的林业繁荣正是建立在以生存与延续为要旨的经济诚信之上,而这种朴素与理性的经济行为逻辑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道义经济学 生存伦理 经济诚信 清水江文书
  • 简介: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交界的狭长山地中,是一个以水稻耕作和山林采伐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山地民族。在长期的自然交感中,侗族社会自发形成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民间习惯法。其中,罚则就是为了保障侗族习惯法的权威和效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统一遵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对违反习惯法的人采取的各种处罚措施及其标准。国家的介入导致了侗族社会的革新,同时由于侗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内外相互作用下,侗寨、侗族习惯法、罚则都在发生变化。但直到现在,侗族人依然以山为屏障,在观念上形塑族群的认同边界,对外来权威与观念进行"内"与"外"的区分和应对,罚则在不变与变中以特有的形式保留下来,与"送法下乡"共同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同时,大山的稳如磐石就如传统地方性知识在侗人心中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而大山的隔断性就如侗人心中内外区分的屏障,筑建了侗人族群文化的无形屏障。

  • 标签: 山地民族 侗族习惯法 罚则 变迁
  • 简介:山地民族万物关联的生态观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彼此向对方植入了自己的文化符号,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个生命体。在这样的生态观的影响下,山地民族不断地向其所处的社区里布控着“神”的化身,使其社区极具神圣性,每一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结果是,在一个有“神”的社区里,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传统思维给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生存方式的选择。

  • 标签: 山地民族 有“神”社区 生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