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考察注释方式对听力附带词汇习的效果,设置两个实验组,单项定义注释和多项选择注释组。同时,考察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对词汇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水平和听力理解只影响词汇知识测验的结果;而注释的方式对词汇知识测验及词汇再认测验均产生影响,且影响最显著。

  • 标签: 附带词汇习得 听力任务 注释 语言水平
  • 简介:通过实证研究考察汉语二语学习中近义词不同类型差异的习难度。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句法功能差异、组合分布差异习难度显著小于语义重点差异、适用对象差异。不同义项差异的习难度则介于句法功能差异和语义重点差异之间,与组合分布差异与适用对象差异难度相当。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各类差异的习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以上习难度差异的原因方面来自不同类型差异的特征凸显度不同;另方面来自汉语二语者心理词典中近义词的表征模式的变化。

  • 标签: 汉语二语者 近义词 差异类型 习得难度
  • 简介:普遍语法在二语习中的作用直是个争议很大论题。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对比分析法首先否定了普遍语法的可及性,主张在语言系统内对两种语言的各个层面进行对比,并影响到后来的语习和二语习是否过程相同的辩论。普遍语法的完全可及性基于Corder关于语习和二语习是两个相同过程的假设,认为二语习的核心就是成人二语习和儿童语习都受普遍语法原理和参数制约。本文在对比两种流派的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的基础理论对二语习研究的影响。

  • 标签: 二语习得 普遍语法 对比分析 参数设置
  • 简介:语音习在二语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许多大学生能在各项英语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他们的口语及听辨能力却存在问题,其中个重要原因就是重音承载错误。英语重音是语音习大重点,其不仅承载了说话人的言语信息,而且听话人可以根据重音来捕捉说话人的信息重点。本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国大学生英语短语重音习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习情况不是很好,平均习率是63.63%;其中名词短语习率为57.50%,动词短语为69.75%。通过与英语母语者的语料对比,发现中国大学生在英语短语重音习得上存在些问题,如:音调过高,音强过强且不稳定,还会延长发音时长等。本研究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实证参考及有效建议。

  • 标签: 语音习得 英语短语重音习得 重音承载 名词短语 动词短语
  • 简介:“在+处所”短语在句中可作状语、补语和定语,占据五种句法位:主语前、谓语动词前(无主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谓语动词后以及定语中心语前。对韩国学生来说,几种句法位中以谓语动词后的句法位最难,其使用规则也影响学生对其他句法位的习,应加强“在+处所”短语后置于谓语动词的规则教学。另外,几乎所有句法位都存在方位词的误代、误加和遗漏,“在”的遗漏及与其他相关介词的误代;主语前和主语后动词前两种句法位存在较多错序:定语中心语前“的”的遗漏较严重。这些在对韩汉语教学中都应加以注意。

  • 标签: 在+处所 句法位 韩国学生 习得 偏误
  • 简介:该文旨在探讨多媒体环境下注释对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词汇附带习的影响。多媒体注释主要通过文本、图片、声音、短片等单的或组合方式对生词加以解释以达到促进二语学习者词汇附带习的学习。该文以Schmidt的注意理论和Wittrock的产生性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多媒体注释对词汇附带习和阅读理解的影响,以及对以后研究方向的展望。

  • 标签: 多媒体注释 词汇附带习得 阅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动词兼容性的敏感度测试的方式,对具有粤语背景的美国旧金山华裔汉语给予义句式习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产生偏误的原因既与汉语本身各给予义句式自然度不同相关,又与给予义各句式在学习者所具有的粤语、英语两种语言/方言背景和汉语中的普遍性、标记程度不同相关,还与标记形式错综复杂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 标签: 给予义 动词 句式 偏误
  • 简介:文章使用塞音声学格局分析的方法对3名德国学生的德语塞音格局及汉语塞音格局进行了考察,并与汉语母语者的塞音格局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看到,德国学习者能够区分汉语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个音位范畴;德国学生的汉语送气塞音发音好于不送气塞音。德国学生的错误发音方式是用母语中的浊音特征替代汉语中的不送气特征;用母语中的较紧、较弱的送气特征替代汉语中的较松、较强的送气特征。文章的结果也基本验证了Best的PAM理论和Flege的SLM理论。通过这些分析也看到,塞音声学格局的分析方法对于第二语言语音习研究是有效的。

  • 标签: 德语 汉语 塞音 语音习得 辅音格局
  • 简介: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本研究以语料库检索和语言测试作为研究手段,调查英语母语者习方位词“上”“里”多个义项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习“上”“里”多个义项时遵循与汉语母语者大致相同的习得顺序;二语习得过程明显受词义典型性制约,同时还受到母语语义迁移的影响。

  • 标签: 方位词“上”和“里” 一词多义 二语习得 词义典型性
  • 简介: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初级水平日本学生"被"字句习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得到各种偏误分布及比例。然后采用"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着重从"施受关系、标志词使用、谓语动词、语序、句式误代"五个方面对偏误语料进行具体归类研究,得出偏误类型,探讨学生的习难点及先后顺序;并从语际干扰、教材语法点及操练形式安排、学生交际策略等方面对偏误成因进行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 标签: “被”字句 习得难点 偏误类型 偏误成因 教学对策
  • 简介:目前的第二语言习发展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着多样性。本文以韩国学生的汉语主谓谓语句习为材料,讨论了利用语料分析法进行第二语言习发展研究中3个关键环节的分析方法:1)不同分析指标的比较;2)不同排列方法的比较;3)不同性质语料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在研究中,要有明确的第二语言习理论作为基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语料应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 标签: 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发展序列 研究方法
  • 简介:人类之所以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主要是依赖充裕可懂的语言输入,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在低焦虑的情感过滤的条件下,通过将外观语言知识不断地转化为内隐知识,然后再经过反复尝试与印证,逐步肯定与强化,最终习而实现的。

  • 标签: 语言准确 语言习得 语言能力 语言材料 语言层次 能力层次
  • 简介:本研究对中国EFL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和产出进行了研究。采用合并句子测试和语法判断测试形式收集数据,旨在检验英语关系从句习假说。受试为山西高校大学年级的新生30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EFL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习难易顺序和PHF、PDH和NPAHH三种假说都不完全致。调查也发现,受试英语句子合并测试做得较好,语法判断测试较差。无论是产出性任务还是理解性任务,最容易的关系从句类型是O-DO,而最难的类型分别是O-OPREP和S-IO。

  • 标签: 英语关系从句 理解 产出
  • 简介:基于纵向追踪获得的自然习语料,本文考察了普通话儿童输出的动词重叠形式及其外部输入的情况,揭示了儿童早期习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进程与习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动词习是基于规则的;同时,外部输入能为早期动词习提供动词重叠方式等句法特征。

  • 标签: 儿童早期习得 动词重叠形式 基于规则的习得
  • 简介:近年来,对把字句的回避问题有些新的观点和讨论。研究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区分回避的不同含义,即对偏误现象分类意义上的回避和学习策略意义上的回避。其次应明确判定回避的标准,即在特定语境中必须使用把字句而未用,以避免出现扩大把字句回避范围的后果。第三,以母语者也很少使用的致使类把字句的使用率低为据来证明二语者回避把字句理由并不充分。第四,关于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应在同质性的前提下进行讨论。第五,研究方法各有长短,并无优劣之分,应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以使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第六,开展学术批评非常必要,批评者应对被批评者的观点和相关事实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与把握,以确保批评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把字句 回避 判定标准 同质性 研究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拓展,跨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语言学以及文学等研究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范式。跨文化研究不仅反映出多元文化交融的迫切需求,而且对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习(二语习)具有重要作用。跨文化研究是在文化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它同语言学、文学等学科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它可以作为种综合的认知观念,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在二语习中,跨文化研究能提升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扩大学习者的文化视野。在跨文化研究的语境下,语言不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种丰富的文化现象。

  • 标签: 跨文化研究,二语习得,兴趣,效率,文化视野
  • 简介:以汉语致使重动句教学中的练习模式为例,探讨汉语二语高难度语法项目教学中不同课堂练习模式的习效果。研究发现,课堂教学显性学习过程中,理解性练习模式和产出性练习模式都能明显促进学习者习语法项目,但两种模式的促学机制不同。教学实验表明:“显性学习+产出性练习”模式采用的读后缩写练习,有效联系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因而习效率更高。本研究也为“输出假说”提供了汉语二语习的证据。

  • 标签: 理解性练习 产出性练习 重动句 协同 输出假说
  • 简介:汉语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受到严格的语境限制,属于语言、认知等多层面的问题。语料显示,儿童2岁左右开始在否定句中使用作全称量词解读的疑问词,全称量词解读的习早于存在量词解读的习;儿童5岁左右在判断处在主要允准语境中的非疑问用法时与成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种语境在习次序上按向下单调性逐减依次出现,这发展特征验证了跨语言的理论假设,也与第二语言习的研究成果契合;目标项的标记性差异也影响儿童的习次序;儿童语法与成人语法间存在连续性。

  • 标签: 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 允准语境 语言早期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