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现代诗人徐玉诺(1894—1958),河南鲁山县人,先以小说创作走向文学道路,后以诗人之名立足于文坛。他在开始创作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写下了大约300余首诗作,并出版了两本重要的诗集《雪朝》和《将来之花园》。这两本诗集的出版,使徐玉诺成为文学研究会早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叶绍钧、郑振铎、王叔任、闻一多等人先后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徐玉诺也因此赢得了浪漫的现实主义诗人之声名。在小诗中,他大量采用河南地方性经验与方言入诗,为自由体诗和韵诗初步结合做出了尝试的探索,而那些梦幻类作品中因采用了类如超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更为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现代诗人 徐玉诺 现代性 无意识 写作 行为
  • 简介:1958—1960年的“大跃进”文艺经历了从现实想象到幻象现实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修辞的作用不能忽视。正是借助于修辞,该时段的文艺超越了对现实的模仿与想象,走向了对象征现实营构的修辞幻象。这带来的效果是,1958—1960年的文艺并不指向真实的世界,而是指向语言重构的世界,形成了范围较广的修辞运动。

  • 标签: 1 958—1960年 “大跃进”运动 现实想象 修辞幻象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对史学的分期界定大多是以革命史的范式来建构的,这种界定的方式必然会得出学术依附于政治的结论,但学术必定有自身内在发展的理路,而按照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学术则应该走向独立的方向。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一直在为学术独立而不断努力,但由于中国传统儒学同政治和人伦有着天然的亲合力,所以中国的学术很难完全独立。

  • 标签: 学术 独立性 致用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 简介:文章从话语“合法”的理论视域入思,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结构转型与话语生产机制的嬗变,考察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从“合法”生成、固化到陷入“合法化”危机的历史运演逻辑。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话语结构、属性与功能均带有明显的“现代”症候。随着80年代的终结、“现代”的断裂、社会文化结构转型与话语生产机制的嬗变,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现代”话语范式,最终陷入理论阐释的焦虑与贫困。文章在反思审关意识形态理论“合法化”危机的同时,亦对其做出了适度的话语修正。

  • 标签: 文化转向 审美意识形态 合法性 现代性 话语
  • 简介:《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是J.D.塞林格1948年发表于《纽约客》上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用波澜不惊的语言描绘出二战退伍士兵西莫、其妻子与家人、小女孩西比尔等不同的形象,在看似简单的对白中逐步展开细节,从而揭露战争的罪恶与人性的丑恶对于人的改变与摧残,控诉战争的残忍、人心的冷酷对参战士兵所带来的致命影响。

  • 标签: 象征手法 战争 人性
  • 简介:次仁罗布的小说《神授》发表在《民族文学》2011年第一期,并荣获该刊物小说年度奖.小说中写了一个神授的故事:公元1979年,色尖草原上拉宗部落十三岁的放牧少年亚尔杰被格萨尔王的大将丹玛看中,丹玛用宝刀划开亚尔杰的肚皮,掏出了其五脏六腑,在亚尔杰的腹内放置了一摞摞经文,用针线缝合好伤口,从此亚尔杰就成为世间宣传格萨尔王功绩的说唱艺人,并且和草原上的一匹巨狼成了朋友.从现实的层面看,故事离奇得让人难以相信.这让人联想起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在《巨人传》里,怀孕的高朗古杰夫人吃多了牛肠竟然脱了肛,下人们不得不给她灌收敛药,结果却害得她胎膜被撑破,胎儿高康大滑人静脉,又顺着脉管往上走,最后从他母亲的耳朵里生出来.在拉伯雷的时代,小说和读者还没有签下真实之约,小说并不想摹仿现实,它们只想逗人乐、让人开心、让人惊奇、让人着迷.读者在进入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已经确切的知道,它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是游戏的,当不得真.

  • 标签: 反思民族 小说神 文化追寻
  • 简介: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南北东西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加上历史上长期的割据分裂,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区域,词文学和词文化的区域特征亦由是生焉。近若干年来,地域文学和文学的地域研究,一直是学术热点之一,可谓方兴未艾,但绝大多数论著往往更侧重于地域的宏观研究或宏观的地域研究,而具体的个案式的地域文学研究则十分稀见。在此背景之下,由凤凰出版社刊行、南京师范大学高峰教授所著《江苏词文化史论》,便有了突破词学研究传统、填补词学研究空白的学术意义,可谓区域词文化个案研究的拓荒之作。

  • 标签: 区域性特征 词文化 个案 史论 江苏 教授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理论的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年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剧所表现的当下美国种族问题的真相。

  • 标签: 对话性 剧本 时空 角色 种族主义
  • 简介:长期以来,对草明在1930--1940年代中短篇小说的研究,不仅相当不够,而且也较多地放在了单一的“左翼”文学视角。当“左翼”思潮相对冷却之后,就感觉到了研究的困难。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恰切的研究角度。其实,如果从城市现代的角度来认识草明,可以认为,草明的作品,包括其他“左翼”作家作品,也是一种城市叙述,尤其是对于城市产业工人生活、人格、意识形态的揭示,是自晚清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表现。

  • 标签: 20世纪30-40年代 城市产业 现代性 草明 左翼 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