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清时期鄂西南民族地区的聚落形式主要有城市和村落两种类型,其发展演变在时间序列上可划分为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后两个阶段。土司时期,城市稀少,城址多在盆地(或坪坝)或临近长江之地,规模小,内部结构简单,政治、军事职能较强;土司村寨的分布大势是北少南多,村寨的规模相对较大,非土司区村落分布稀散。改土归流后,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多,城址的分布渐趋均衡,但城市的规模仍不大,内部结构较土司时期复杂,城市除仍具有政治、军事功能,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有所增强;村落多集中分布于原土司区,村落的数量增多,但规模较小。影响明清时期鄂西南民族地区聚落分布与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民族因素。
简介:明代中后期,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的发展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明朝与安南的交往中,政治实力是双方藩属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因此双方都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进行邦交。在面对安南国内日益复杂的政局变动时,明朝根据实际情况,以封贡礼仪的变化对双方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明朝的治边政策也随着国力的下降而越发倾向保守退缩,而边疆土司因明朝的控制力下降,在明安双方的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也都导致了明朝在处理与安南的藩属关系时逐渐失去主导地位。此外,16、17世纪东亚、东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在促成明朝多元边疆格局向清朝内亚边疆体系转变的同时,也使得明朝与安南的藩属关系逐渐走向终结。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中日关系极端紧张的状况下,台湾岛内出现持续保持对日亲近的非正常动态。尤其是在2012年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发生以来,台湾岛内亲日趋势异常升温,值得我们密切关注、认真研究。笔者以为,当下台湾社会异常亲密的亲日动态是一种有着浓厚历史情结和现实利益需求的混合物,也是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日台关系的迅速接近紧密关联的。台湾曾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民众受皇民化毒害尤深;1972年日台断交至冷战结束,日台政治关系被限制为"民间"层次的双边关系。但在近50年的冷战时期,在美国主导下的美日台三边关系结构中,台湾经济极度依赖日本,促使台湾社会对日本记忆产生重新解读。进入20世纪末后冷战时代,日本右翼势力和"台独"势力空前膨胀,特别是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为拉日本势力对抗大陆,刻意渲染亲日媚日的氛围,日台双边关系超常发展。此后,在民进党执政8年和国民党再次执政6年的14年间(2000~2014),日台关系的确呈现实质性的进展,不论官方与民间,其联络管道之多、联系程度之广,乃显"日新月异"之势。
简介:尽管有研究证明收益管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利润水平,但并非所有实施收益管理战略的酒店都能够获得成功.本研究调查主要旅游城市高星级酒店,试图了解目前中国影响酒店企业实施收益管理战略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管理公司的属性是影响酒店收益管理水平最显著的因素;技术型驱动因素中的定价能力和需求预测能力,以及社会型驱动因素中的教育培训、重视程度和组织架构设置都会对酒店实施收益管理战略产生显著影响;但市场细分能力、房间分配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相关激励措施对收益管理绩效的提升没有显著效果.本研究表明,技术准备是应用收益管理战略的必要条件;但想要提高收益管理绩效,中国酒店企业不能只考虑技术因素,还需要更多关注相关社会型因素,充分借鉴国外酒店管理公司的成功经验.
简介:从文明的相融性因素看吐蕃文明东向发展的必然性石硕OntheInevitabilityofEastwardExpansionoftheTibetanCivilizationwithReferencetotheCulturalAssimilatingFa...
简介:本文根据考古学14C年代数据和考古遗存情况,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层和古气候研究资料,分析了河北及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影响遗址分布的地貌和气候因素。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时间序列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10,000~8,800yrBP)、新石器早中期之间的文化缺环(约8,800~7,300yrBP)、7,300~6,500yrBP的磁山.兴隆洼.北福地一期三大文化系统并立发展时期以及6,500~6,000yrBP的前仰韶文化时期。文化序列与气候序列对比发现: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从文化分布空间来看,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早中全新世时期的文化分布在与当时海岸线平行的弧形地带上,这种分布格局与气候和地貌条件有关。在排除了地势高亢和海侵影响地区后,太行山东麓到古海岸线之间的弧形地带成为最佳选择。其次,从遗址分布高度来看,当时人仍居住在较高地貌面上,海侵及众多湖沼阻止了人类向东部平原腹地迈进的步伐。
简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边疆民族地区是难点,也是重点,责任重大,意义特殊,可有效遏制边境村落“虚空化”态势,引导乡村多元文明回归,强化边疆绿色空间的生态支撑,提升边疆各族群众国家认同水平。但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面临乡村产业发展凋敝、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乡村精英外流严重、传统习俗及伦理资源趋于弱化、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等阻滞因素。应从以培育壮大乡村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以繁荣乡村传统民族文化为载体,激发乡村多元文明复兴;以健全乡村环境保护机制为动力,涵养乡村绿色生态空间之源;以净化乡村社会风气为抓手,营造乡村和谐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加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