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米那普仑与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比较。 方法: 以我院患者为例,患者的选取时间在 2016 年 7 月—— 2017 年 7 月,患者均存在躯体形式障碍问题,共选取患者 78 例,根据患者的就诊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的 39 例患者和对照组的 39 例患者,分别给予患者米 那 普 仑 治疗和度洛西汀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 SCL-90 躯体化因子分平均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其 P>0 .0 5 ,其治疗 2 周和 4 周后,其平均分差异显著,表现为 P<0.05 ,但是在治疗第 8 周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又趋于平缓,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2.82% 和 15.38% ,其差异性较小,对比结果为 P>0.05 ,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米 那 普 仑 和度洛西汀在治疗患者躯体形式障碍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均相对显著,均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米 那 普 仑 ;度洛西汀;躯体形式障碍;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组(研究组)和舍曲林组(对照组),均进行4周系统治疗和观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总评分及其焦虑∕躯体化因子和睡眠因子评分加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HAMD总分在治疗后第1、2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周末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HAMD因子方面,两组焦虑∕躯体化评分在疗后第1、2周末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第4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障碍评分在疗后第1、2、4周末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显效率治疗后第4周末分别为83.33%和66.6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不仅起效快,能迅速改善睡眠及焦虑∕躯体化症状,明显提高疗效,而副反应又增加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实施医疗保健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 抽取来我院治疗的 7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2014 年 6 月 ~2015年 6 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 70 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 对照组 35 例患者施药物常规治疗,实验组 35 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医疗保健操训练,两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均随访 1 年,分析比较两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前,两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训练后,实验组 35 例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形态的矫正方法。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对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其中男11例,女3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岁。术中保留L形支架后切取鼻中隔软骨,先通过对偏曲对侧的鼻中隔软骨进行划痕及软骨移植等措施,对鼻中隔背侧偏曲进行应力性和容积性矫正,再根据鼻中隔尾侧不同偏曲情况进行矫正。(1)Ⅰ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尾侧向一侧弧形弯曲时,于弯曲软骨凹面作划痕,一侧放置软骨板条,形成单侧夹板矫正弯曲。(2)Ⅱ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自后角向前角方向呈直线倾斜偏曲时,于尾侧偏曲方向的对侧将移植物自前鼻嵴向前放置,保证前角位置居中,作容积性矫正。(3)Ⅲ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自前鼻嵴脱出并偏向一侧,鼻中隔尾侧直线偏曲或弧形弯曲时,将后角自错位点剥离并复位于前鼻嵴上,尾侧过长时予适当切除,根据尾侧的软骨强度及偏曲倾向行软骨加强移植。(4)Ⅳ类:前鼻嵴本身位置偏向一侧,鼻中隔后角连接于错位的前鼻嵴上时,保留约2 mm的软骨于前鼻嵴上方后,从前鼻嵴前方离断尾端并向中线复位,移位距离较大时在断端错位间隙内填充小软骨。如原前鼻嵴过于突出可予以凿除。根据尾侧端强度及偏曲倾向作软骨加强移植。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本组47例,Ⅰ类8例,Ⅱ类13例,Ⅲ类5例,Ⅳ类21例。平均随访1年3个月,1例Ⅱ类、2例Ⅳ类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出现偏曲的复发,于术后半年进行二次调整后基本达到满意;1例Ⅲ类患者术后一侧鼻腔通气不畅,检查为该侧下鼻甲肥大,后行下鼻甲肥大矫正术后缓解;余4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鼻背与鼻尖及鼻小柱基本居中,鼻孔双侧基本对称,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将鼻中隔L形支架背侧和尾侧按不同偏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可有效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形态畸形。
简介:本文叙述3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引起肾盂形态异常的一组病变,指出CT能够搞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旨在提高对此病变的定性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310例肾脏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92例。将92例病例按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分为A组(累及肾小球比例>10%,50例)和B组(累及肾小球比例≤10%,42例);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类型。结果确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9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89.1%),肉眼血尿占10.9%,蛋白尿>1g/d占58.7%;26.1%患者血肌酐>133μmol/L,65.2%患者伴有高血压;54.3%患者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比例>10%;IgA肾病82例(89.1%),膜性肾病5例(5.4%),2型新月体性肾炎2例(2.4%),膜增生肾小球肾炎2例(2.4%),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1.2%);82例IgA肾病患者中,以局灶增生性IgA肾病(58.7%)为主;两组高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肌酐>133μmol/L、蛋白尿>1g/d、血尿>30个/高倍镜的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肌酐、蛋白尿水平及血尿红细胞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多见,临床症状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对机体的临床症状、病情及预后均有一定的影响。
简介:摘 要:目的:分积极主题团体观影康复护理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躯体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主题团体观影康复护理能够更加高效且快速的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保持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疾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