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指导临床是否再手术及康复训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影像检查及相关的声学检测。所有患者均行DR内听道像及耳镜检查,其中8例行CT三维重建。结果43例DR内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全部植入且沿耳蜗螺旋自然弯曲,无滑脱、扭曲,术中、术后的声学检测正常;2例DR內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未植入完全,术中检测声阻抗正常,术后恰当刺激神经反应遥测可引出;1例患者内耳先天发育为Mickel型,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蜗内电极位置过深,部分自鼓阶滑脱,部分在底圈与中间圈移行处扭曲,且电极不工作,声学检测不能引出,需行再植入术,另3例CT显示蜗内电极连续,最后一对电极位于圆窗开口处,形态、走行无异常。结论DR内听道像廉价、直观监测蜗内电极位置、形态,应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检查;CT可以提供确切的异位信息及内耳、中耳畸形的情况,两者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和康复训练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甲/乙型流感感染后的血常规变化。方法:收集我中心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5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50例甲/乙型流感患儿及5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常规结果。对3组儿童血常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组及甲/乙型流感组单核细胞比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甲/乙型流感组中性粒细胞比率均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及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单核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率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有助于甲/乙型流感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诊断和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卵巢早衰妇女应用荷尔蒙补充联合抗衰汤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收卵巢早衰妇女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可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荷尔蒙补充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荷尔蒙补充联合抗衰汤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内分泌功能[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并使用体像障碍评分评估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体像障碍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富士内镜联动呈像技术LCI在上消化道癌前状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总结LCI技术在提高上消化道癌前状态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面的优势,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促进内镜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优化,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癌高风险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接受LCI技术检查,对照组接受白光内镜(WLI)检查。比较LCI技术与WLI技术在识别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方面的图像清晰度、检查时间和诊断准确性。结果:LCI技术在图像清晰度方面明显优于WLI,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图像以便于病变识别。尽管LCI检查的平均时间略长于WLI,但其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表明LCI技术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士内镜的LCI技术在上消化道癌前状态的筛查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这一发现强调了LCI技术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癌症中的潜在价值,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隐形矫治排牙软件中数字化牙模与口内侧面像及头颅侧位片中平面角度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使用不同隐形矫治系统(A:隐适美隐形矫治器;B:时代天使隐形矫治器)矫治患者各40例。测量隐形排牙软件中牙模初始位置侧面照片、口内侧面像和自然头位下头颅侧位片中上颌解剖平面的角度,以平面与地面水平线的夹角表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三种资料中平面角度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及B两种隐形矫治系统中平面角度的差异。结果数字化牙模的侧面平面角度为1.8°±2.7°,小于口内侧面像中的平面角度3.1°±2.5°(P=0.003)及头颅侧位片中的平面角度11.0°±3.8°(P<0.001)。A组和B组数字化牙模的平面角度(分别为2.7°±2.2°、1.0°±2.8°)有统计学差异(P=0.003)。结论隐形排牙软件中初始数字化牙模的侧面平面接近与地面平行,与口内侧面像中比较一致,而与自然头位下头颅侧位片的真实平面角度差异较大,提示在软件排牙前有必要校正平面角度,以防影响正畸矫治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征像,以此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 x线检查和 CT检查方式对患者的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进行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骶髂关节 x线检查结果表现为: I级改变 4例、 II级改变 8例、 III级改变 17例、 IV级改变 21例; CT检查结果表现为: II级改变 11例、 III级改变 17例、 IV级改变 22例;脊柱 x线检查结果:正常: 11例、早 /中 24例、晚期 15例; CT检查结果:正常: 6例、早 /中 28例、晚期 16例;髋关节 x线检查结果:正常: 30例、轻度 6例、中度 9例、重度 5例; CT检查结果:正常: 19例、轻度 12例、中度 11例、重度 8例。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首选检查方法为 x线检查和 CT影像学检查,这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MRIT2加权像高信号范围分级能否预测术后患者疗效。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中英文杂志,收集所有关于脊髓型颈椎病MRIT2加权像高信号与临床预后关系的文献,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软件为RevMan5.0.18。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4篇。均分为3组病例且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组间JOA评分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高信号组与单节段高信号组比较,P=0.82;单节段高信号组与多节段高信号组比较,P=0.03;无高信号组与多节段高信号组比较,P=0.0008。表明术前MRIT2加权像多节段高信号组较单节段高信号组和无高信号组预后差,单节段高信号组和无高信号组术后疗效没有差异。结论颈髓MRIT2加权高信号范围分级对脊髓型颈椎病(CSM)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卵巢早衰妇女实施左归丸+激素补充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于2021年1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同年12月,将此时间段内我院接诊的82例卵巢早衰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患者对半分为A、B两组,对A组实施激素补充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左归丸,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相以及内分泌功能变化。结果:A、B组患者治疗前的体相障碍程度以及内分泌功能较为接近(P>0.05),经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B组改善程度明显更优(P<0.05)。结论:左归丸+激素补充实施在卵巢早衰妇女中,能够有效改善其内分泌功能,辅助降低了患者的体相障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呼吸气像胸片、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对儿童呼吸道异物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经我院确诊并治疗的33例呼吸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呼吸气像胸片与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后处理重建技术得出诊断结果。对比呼吸气像胸片与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分析呼吸气像胸片与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结果:呼吸气像胸片结果显示:33例呼吸道异物患儿中气管异物3例,左支气管异物18例,右支气管异物10例。气管异物患儿中气管中段异物有1例,气管分叉水平上异物有2例。左支气管异物患儿中左主支气管异物有14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异物有4例。右支气管异物患儿中右侧主支气管异物有5例,中段支气管异物有2例,右肺中叶开口处异物有1例,右肺下叶支气管异物2例。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33例呼吸道异物患儿中气管异物3例,左支气管异物19例,右支气管异物11例。气管异物患儿中气管中段异物有1例,气管分叉水平上异物有2例。左支气管异物患儿中左主支气管异物有15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异物有4例。右支气管异物患儿中右侧主支气管异物有6例,右肺上叶中、后段支气管异物有2例,右肺中叶支气管异物有1例,右肺下叶支气管异物有2例。呼吸气像胸片呼吸道异物检出率为93.93%,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100.00%,两种检查方法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间接征象:33例呼吸道异物患儿合并肺不张的患儿有2例,合并肺气肿的患儿有22例,合并肺炎的患儿有6例。结论:呼吸气像胸片检查儿童呼吸道异物结果显示两肺野透亮度存在不一致及纵隔摆动现象,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后处理重建技术则能更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气管及支气管异物位置、密度、形态、大小及阻塞程度,相较于呼吸气像胸片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平扫在提高基层医院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率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收入的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使用CT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以CTA作为金标准,共诊断出25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5例为非主动脉夹层,比较两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T与CTA对主动脉夹层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利用CT平扫对AD进行诊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AD的首选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患者MRT1WI大脑中动脉高信号血管征(HV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及亚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龄41-94岁、平均(66.0±13.9)岁;收集同期非脑梗死脑部疾病患者及健康成人34例影像资料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MRI平扫,其中脑梗死患者有68例行头颅3D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和/或CTA检查.观察所有研究对象MRIT1WI大脑中动脉HVS,对比HVS阳性组与HVS阴性组患者脑梗死范围、血管病变程度、DWI-Alberta中风早期CT评分(DWI-ASPETS)以及临床表现.结果对照组34例研究对象T1WI均未出现HVS.92例脑梗死患者中有43例存在HVS(HVS阳性组),49例无HVS(HVS阴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及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入院时,HVS阳性组患者肌力低于HV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8,P=0.048).HVS阳性组平均梗死范围为(4.0±1.1)个脑叶、DWI-ASPETS中评分≤6分者占83.7%(36/43),HVS阴性组平均梗死范围为(2.5±0.9)个脑叶、DWI-ASPETS中评分≤6分占26.5%(13/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8例行MRA和/或CTA检查中,HMCA阳性组35例,其中动脉闭塞占71.4%(25/35),动脉狭窄占28.6%(10/35);HMCA阴性组33例,其中动脉闭塞占45.5%(15/33),动脉狭窄占39.4%(13/33),未见异常占15.1%(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4,P〈0.05).结论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患者MRT1WI大脑中动脉HVS征提示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该征象可作为患者预后差的指标之一;认识HVS的意义,有助于理解梗死的发病原因,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判断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引导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骨组织清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0~62岁[23(18,37)岁]。胫骨16例,股骨5例。骨感染持续时间4~480个月[120(42,228)个月]。Cierny-Mader生理及解剖标准分型:Ⅰ型4例,Ⅲ型14例,Ⅳ型3例;A型18例,B型3例。Ⅰ期术前利用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限定等高线(ISO)30%~40%为兴趣区域(ROI),指导术中感染骨组织清创;Ⅱ期采用自体骨和(或)异体骨重建骨缺损。对比Ⅰ期、Ⅱ期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Ⅰ期、Ⅱ期术中组织细菌培养及病理检验;记录Ⅰ期骨感染控制手术次数;Ⅱ期术后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红肿、疼痛、窦道形成,骨缺损区域植骨成骨情况;观察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冠状位下评估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与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差异性。结果患者Ⅱ期术后获随访6~36个月[11(9,29)个月]。21例患者Ⅰ期平均手术次数为1.04次。1例患者Ⅱ期术中冰冻切片提示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重复清创后,Ⅱ期完成骨缺损植骨修复。Ⅰ期、Ⅱ期术前炎性指标对比:WBC由(5.9±1.6)×109/L降至(5.4±1.5)×109/L(P>0.05),ESR由9(5,26)mm/h降至4(2,10)mm/h(P<0.05),CRP由2.8(2.3,7.7)mg/L降至2.3(1.4,3.0)mg/L(P>0.05)。Ⅰ期组织细菌培养12例呈阳性,9例阴性,病理检验提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Ⅱ期组织细菌培养均呈阴性,术中冰冻切片及病理检验提示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Ⅱ期术后患肢皮肤无红肿、疼痛、窦道形成,植骨成骨情况良好。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为90.5%。冠状位下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8±31.1)mm]与Ⅰ期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0±3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可以作为感染骨组织术前清创范围界定的有效手段,不仅能避免过度清创,还可以提高治愈率。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MRIT2加权像(MRIT2WI)高信号改变与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共收治确诊CSM患者91例,按照脊髓MRIT2WI有无高信号改变对患者进行分组,有高信号改变为研究组(47例),无高信号改变为对照组(44例)。对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维生素B12水平与MRIT2WI高信号、性别、年龄、脊髓受压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有高信号改变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降低,与无高信号改变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信号改变和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具有相关性。结论脊髓MRIT2WI高信号改变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可能与CSM的发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