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肝癌模型,观察GFP蛋白在诱癌过程中荧光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四氯化碳(CCk,乙醇/DENA诱导肝癌共20周,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均为GFP转基因小鼠。每周监测小鼠体重的变化;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病理组织学;第4、12、16周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作冷冻切片观察荧光表达,并以石蜡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第20周时处死小鼠取其肝肿物进行原代培养,观察肿瘤细胞中荧光表达和分布。结果实验组GFP转基因小鼠死亡15只,死亡率30%(15/50)。对照组10只小鼠未发生死亡。GFP转基因小鼠在诱癌的第4、12、16、20周依次出现肝炎,肝硬化、癌前病变和癌变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诱癌开始前、第4周、第12周和第16周肝脏组织的冷冻切片有GFP蛋白的表达,诱癌第20周肝肿物原代培养中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GFP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GFP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可动态观察肝癌细胞中GFP蛋白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栓塞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栓塞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依据WHO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36例中7例完全缓解,CR率为19.4%,19例部分缓解,PR率为52.8%,6例稳定,SD率为16.7%,4例进展,PD率为11.1%。总有效率(CR+PR)为72.2%。本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食欲下降、轻度呕吐等,以及放疗副反应,包括乏力、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均能耐受,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改善。结论栓塞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本科做介入治疗的5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皆以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化疗,再以超液态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结果所有病例皆成功进行了化疗和栓塞治疗。51例患者术后均进行了CT或B超随访,其中瘤体缩小20例>200%,16例>100%,12例>50%,3例缩小不明显。51例患者中,生存期5年以上者16例,3年以上20例,2年以上者12例,12个月以下者3例,其中48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2.2%,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增强扫描,采用三维VR、MIP、MPR技术重建血管三维图像,并与介入治疗术中DSA图像做对比研究。结果:本组55例患者,对肝动脉2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动脉3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结构,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CTA发现肝动脉变异13例(23.6%),与DSA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走行、分布、变异情况,提高TACE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对肝癌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多层螺旋CT(MSCT)双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CT引导穿刺病理和临床证实的HCC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进行分析肝细胞性肝癌多层螺旋CT。结果80例共发现病灶96个,平扫80个病灶中低密度75个,5个病灶呈稍高密度,44例伴有肝硬化及腹水表现,动脉期96个病灶中高密度强化31个,不均匀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58个,低密度病灶7个,5例有肿瘤包膜,门静脉期89个病灶呈低密度75个,等密度5个,高密度2个,25例可见到门静脉、下腔静脉侵犯及癌栓。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HCC的特征,对HCC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建立肝癌耐药细胞株,并观察耐药细胞株癌干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阿霉素(ADM)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并对亲代与耐药肝癌细胞株进行癌细胞基本特性、癌于细胞相关细胞学特性进行检测,用计数法检测癌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与MTT法测耐药倍数;单个细胞成株培养、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球囊”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与亲本细胞相似,呈上皮样生长方式,但其中梭状细胞略多,耐药倍数为292倍;生长曲线表明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且倍增时间增加;耐药BEL-7404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率、“球囊”细胞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其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结论低浓度阿霉素持续增量法可诱导形成耐药肝癌细胞株,但耐药肝癌细胞株的癌干细胞特征并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中,提供围手术期的营养代谢支持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12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中,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n=64)和对照组(n=60)。营养支持组以肠内营养为主,术前在正常进食低盐饮食同时采用口服百普素7~10天,直至手术当日。术后24~48h开始滴注百普力或能全力等肠内营养制剂,第3~4天即开始应用全量,并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术前给予正常低盐饮食,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记录术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二周两组病人体重都有下降,但营养支持组与术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对照组与营养支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病人术后发生中量以上腹水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深部感染的比例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比例更高。结论本组临床研究采用的肠内营养剂,基本符合肝癌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对营养的需求,围手术期的营养代谢支持改善了手术预后,减轻了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