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及护理效果,结合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收缩压(SBP)水平[(128.39±11.52)mmHg<(136.62±10.76)mmHg]、舒张压(DBP)水平[(78.14±9.95)mmHg<(85.23±8.67)mmHg]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92%<15.59%)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优良率(94.12%>78.43%)以及护理满意度(96.08%>82.3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效果,能够长效、平稳的控制血压,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能力感与精神障碍患儿情绪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对350名精神障碍住院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障碍患儿的困难总分[(16.39±4.87)分]检出率为24.2%,情绪问题[(4.89±2.21)分]检出率为24.5%,品行问题[(2.55±1.45)分]检出率为8.9%,多动/注意缺陷[(5.00±1.94)分]和同伴交往问题[(3.95±1.99)分]检出率均为21.1%,亲社会行为[(5.11±2.46)分]异常检出率为38.5%。父母教养能力感总分、教养效能感和满意度与精神障碍患儿的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缺陷的得分呈负相关(r=-0.259~-0.121,P<0.05),与亲社会行为评分呈正相关(r=0.114~0.189,P<0.05),与同伴交往问题不相关(r=-0.029~-0.023,P>0.05)。教养效能感对患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β=0.124,P<0.05),教养满意度在患儿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缺陷上有显著作用(β=-0.255~-0.109,P<0.05)。结论精神障碍患儿情绪行为问题突出,父母教养能力感与精神障碍患儿的情绪行为发展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联合情志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及代谢病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时效性激励联合情志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时效性激励联合情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量表(SD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效性激励联合情志干预能够显著提升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防控能力,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干预的研究对患者自理能力/自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和自理能力训练,疗程12周,干预前后运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总体幸福感量表(GWSB)及自尊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12周后干预组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积极因素的提高和退缩、激惹、抑郁等消极因素的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前SES、GWB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ES、GW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缺陷和低自尊行为、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总体幸福感。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DST(0-6岁发育筛查测验)对早期发现儿童心理行为能力发育异常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中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453例体检中使用DST测验的儿童进行观察,观察有无筛查出心理行为能力发育异常的儿童,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453例测验儿童中筛查出行为能力发育可疑儿童69例,异常儿童17例,通过训练和上级医院的发育评估,确诊8人异常需要康复治疗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中,8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应用表格评定患者各方面能力,分析其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上述患者中精神行为障碍占比最高,其次为生理机能障碍占比、个性障碍占比和伴随癫痫占比,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主要存在精神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需要加强治疗和干预力度,以促进病情改善。
简介:<正>我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个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既要惩罚罪犯又要保护人民的原则。为更好地执行刑法,恰当地处理有关精神病患者的犯罪问题,本文现就以下有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一、精神病患者凶杀的病理起因精神病患者发生凶杀时都具有一定的病理起因,因此了解、分析、查明这些病理起因,对于我们鉴别精神正常与精神异常凶杀,分清由何种精神疾病引起,判断作案时的责任能力等皆有极大的帮助。常见的起因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