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97年和1998年的中美两国首脑互访,把中美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但自两国首脑实现互访到现在的一段时间里,美反华逆流再次回潮,克林顿在对华政策上摇摆不定,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现实。今后的中美关系前途坎坷,但仍会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简介:2016年,中美关系大体上保持了稳定,两国元首的高层会晤对确保两国关系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9月3日,奥巴马总统出席杭州G20峰会,进行了任内最后一次访华,与习近平主席进行第八次会晤,并发表《中美元首杭州会晤中方成果清单》。“清单”对奥巴马任期内中美关系进行了总结,也是下届美国总统任内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包括两国就全球经济治理达成共识;强调两军务实合作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开展人文交流、疾病预防、全球卫生、粮食安全、人道救援等方面的合作。目前,两国交流机制正常运转,但在南海问题上美方加大介入力度,不顾中方反对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等,成为地区安全的重大不稳定因素。
简介:当前中日关系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中日两国失去共同战略目标,日正常国家化战略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发生碰撞。冷战后国际格局和中日国际及地区角色的变化使中日战略利益难以调和,致使两国间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是两国从冷战时的战略“伙伴”转为冷战后的战略对手。1972年中日建交直至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处于两极对峙态势,中日在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战略目标下,共同利益超过国家间矛盾,日本在靖国神社及钓鱼岛等诸多问题上表现克制,在对华经济援助上比较慷慨,中日友好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流。冷战后,苏联威胁消失,中国作为东亚政治大国,经济迅速发展;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因经济下滑略显颓势,政治大国化进程尤其受阻。两国都在向对方优势领域发展,担心对方的发展影响到自身利益,在争夺地区主导权方面甚至出现“两虎相争”局面。
简介:进入21世纪后,中非关系的深化和加强开始逐步引起国际观察者的广泛关注。除赞美外,大量的批评和抨击也随之而来。与我国学术界以往侧重依赖国内文献、单方面回应、单独回应个案甚至回避国际社会的批评不同,本文大量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献资料,在中非关系之外引入欧非、美非关系等横向对比,并采用将对象国归类分析的模式对"新殖民主义"的论调进行了正面回应。首先,笔者从宏观的经济、政治和安全三个方面将中非、西方与非洲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对比。其次,笔者进一步将对象国分为三类,并分别挑选代表性个案以分析中非关系对这些国家的具体影响。最后,笔者发现,西方所谓的"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存在故意夸大、缺乏横向对比等根本性问题。实际上,中国的对非政策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整体上极大地推动了非洲的发展进程。
简介: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简介:本文依照不算历史旧账,着眼于未来的精神,对四十年来中泰关系的曲折发展道路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作者把这四十年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8年,由最初的相互隔绝通过亚非会议的接触出现了有限的缓和;1958—1969年,是对抗时期;1969—1975年,双方逐步调整政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5—1989年,中泰关系健康迅速发展,开创了友好合作的新时代。在对历史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引出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主要经验教训:第一,友谊的基础是相互接触、理解和信任。第二,不搞革命输出,把政党关系同国家关系相区别。第三,和平中立政策是第三世界中小国家谋求国家安全稳定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