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引言自德国波恩大学刑法学暨法哲学教授雅各布提出与"市民刑法"相对立的"敌人刑法"以来,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引起了许多争论与批判。"敌人刑法"的核心主张是:把持续性地、原则性地威胁或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人不当作法

  • 标签: 规范论 功能主义 布斯 刑法 法概念 康德
  • 简介:<正>1995年催生WTO是继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际组织蓬勃发展以来多边化领域中一项最为引人注目的成就。~①在WTO成立15周年之际,WTO总干事曾指出:"……人们把它看做和平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其他领域纠纷的榜样。一旦案件进了WTO的大门,所有的政治实力炫耀和豪言壮语都将被抛弃"。~②尽管获得的荣誉众多,WTO多边体

  • 标签: 多边协议 决策机制 WTO 多边化 改革趋势 国际政治
  • 简介:孟德鸠在《论法的精神》末两章(第30~31章)中对法国封建法和君主制之间关系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考证和甄别,其作为继全书总论、分论、结论之后的专论部分,不仅证成了前书中有关君主政体的总体观点,还表达了对法王君主专制的不满,以及要求自由与分权的强烈愿望。不宁唯是,通过双重实证研究(独特的文本结构分析与史料相互参证)发现,法之精神在于令每个民族、每个国家走上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孟氏写作自出机杼,全书结构追随的是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体系。研究者还对学界关于孟德鸠的奴隶观、封建制度观、自由观等通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末两章 主旨 体系
  • 简介:彼得·达沃豪的《知识的全球化管理》以对45个国家(地区)专利局的实地访察为基础,揭示了专利局的运行、特点以及世界各专利局全球整合的过程和实质。他以专利社会契约论作为理论框架,对现行专利制度的全球整合提出质疑。其核心观点是目前由欧美日专利局主导的全球专利管理体系已经致使许多国家的专利局沦为为跨国公司服务的机构,专利局违背了其在专利社会契约下的义务。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贯彻执行专利社会契约的改革方案。

  • 标签: 专利社会契约 全球专利管理体系 专利局 知识全球化管理
  • 简介:1784年一名英国炮手在广东因轰毙两名中国人而被乾隆皇帝下令处以绞刑。这便是中国近代史和中西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休女士号"事件。它成为西方要求在华治外法权的一个主要理由,并被随后两个多世纪的学者作为关键事例来论证广为传播的"文明冲突论"和"中国法律野蛮论",以解释近代中西冲突。然而,通过深刻剖析相关中英文原始档案及案发时中英司法体系,本文指出,一方面,本案中的炮手并非如传统史学所称的纯属无辜,中西冲突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原始的"中国法律和外交与更"文明的"西方法律和外交间不可避免的冲撞,而是相关帝国在政治经济利益、主权观和荣誉感方面针锋相对的诉求;另一方面,本文再现了华南的中英双方地方官员之间的紧张角力,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本国内部的政治和法律框架下谋求最大化利益的。通过后殖民主义批判性史学理论和视角,本文希望揭示被垄断史学论述所掩盖的历史事件复杂性,并强调历史"真相"在构建过程中所受的权力政治关系的影响。

  • 标签: 治外法权 主权观念 “休斯女士号”案 中西冲突
  • 简介:申诉人中国×××公司(以下简称收货人)根据与提单合用的程租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就被诉人利比里亚×××公司(以下简称船东)所属“卡娜瑞”轮所载尿素短少和水残的争议,于1989年1月24日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 标签: 申请费 仲裁申请 仲裁委员会 租船合同 仲裁条款 仲裁员
  • 简介: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一直是人权领域非常有争议的问题,但近些年来南非宪法法院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这个理论问题所作的问答非常引人瞩目,它在2001年判决的Grootboom案现在已经被广泛视为是证明经济和社会权利具有可诉性的里程碑式案件。本文将结合Grootboom案与理论界的争论对实现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的可能性和限度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社会权利 南非共和国 经济 角色 保护 政府
  • 简介:被人们称为“风口”的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西部开放的铁路、公路并举的最大通商、联运口岸,又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与阿拉山口口岸同步组建的新疆博州阿拉山口武警边防大队、口岸派出所,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恶劣环境中,驻守在祖国西陲长风流贯的大漠边关,就像那“风口”耸立的巨大“顶风石”,维护着口岸门户的安宁。

  • 标签: 阿拉山口 口岸 亚欧大陆桥 联运 新疆 博州
  • 简介:巴克莱诉西姆案被誉为不当得利法中的多诺霍诉史蒂文森案,因为在西姆案之前,英国不当得利规则只散见于有限的特定情形中;在西姆案之后,英国不当得利规则首次被整合出了一般条款,尽管该案只涉及不当原因为错误的类型.具体而言,只要甲基于事实认识错误对乙做出给付,且错误与给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甲原则上就可以要求乙返还这份利益.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乙就可以抗辩甲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第一,甲基于合意或法律的推定,无论相关事实如何,总是希望乙保有这份利益;第二,乙就接收这笔钱已经提供了对价,尤其是这份利益是甲用以偿还先前欠乙的债务;第三,基于事实或法律的推定,乙的得利已经丧失,且得利丧失时乙为善意.

  • 标签: 不当得利 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 得利丧失 支票
  • 简介:关于侦查初期律师帮助权,欧洲人权法院萨多案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摒弃了整体平衡原则,尝试建立明确的规则。经过之后的判例和欧盟立法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律师帮助权的告知、放弃、范围以及相关保障机制的规则体系。法国、荷兰等具有较强职权主义传统的国家,均不同程度地根据这一规则修改了国内立法,逐渐允许犯罪嫌疑人在讯问前咨询律师并要求律师在场。为了杜绝非法审讯,我国应当参照欧洲经验,加强侦查阶段的律师帮助权。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律师介入的及时性和提供法律帮助的有效性。

  • 标签: 讯问 沉默权 封闭空间 法律帮助 律师在场
  • 简介:<正>自由资源是革新和创造的关键;缺少自由资源创新将会受到阻碍。——劳伦斯·莱格1999年,莱格教授以他的CodeandOtherLawsofCyberspace一书震动了美国知识产权界。在该书中,莱格教授认为软件体系和编码塑造了经济和社会,他把这一发展趋势用振聋发聩的语言进行了概括——"编码就是法

  • 标签: 公共资源 私有财产制度 网络资源 竞争性资源 网络社会 网络管理
  • 简介:<正>为推动新形势下的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探索在法学领域贯彻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精神,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在季卫东院长的主持下,经过长期的调研论证,决定自2010年起试办法学本科背景的全日制法律硕士类别的"三三"制法科班(以下简称"法科班"),为法学本科背景的法律硕士教育的专精化探索新的模式。以下是试办法科班的基本思路和举措,期待法学界和教育界同行的交流与指正。

  • 标签: 法律职业教育 法学本科 法学教育改革 科特 法律硕士 职业人才
  • 简介:以西蒙尼德教授在第15次国际比较法大会上的总报告和李双元教授就这篇总报告而撰写的评论为对象,针对两文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看法,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评论:判断标准和讨论范围,多边方法、单边方法和实体方法之间的对立与共存,法律的确定性目标和灵活性目标之间的张力,管辖权选择规则和内容定向规则的对立与共存,国际一致性目标和保护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

  • 标签: 国际私法 西蒙尼德斯 《20世纪末的国际私法——进步还是退步?》 李双元 法律选择规则 立法管辖权
  • 简介:有关机关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提起的海洋环境诉讼,其所保护的客体是环境公共利益,因此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根据目前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框架,海洋环境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与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都有提起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资格,其中又以海洋环境行政机关为优。因海上油污损害引起的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兼具海事与环境公益双重性质,应同时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与环境公益诉讼特别程序,两者乃互补关系,而非竞合关系。在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上,除了在因果关系上应继续适用证明责任倒置这样的减轻证明责任措施外,还应当进一步减轻原告方的证明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规定,由法院酌定损害赔偿数额。

  • 标签: 海洋环境保护法 环境侵权之诉 船舶污染损害赔偿 公益诉讼
  • 简介:摩根索"现状政策"和米尔海默"离岸制衡战略",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理论权力均势的共性;摩根索认为"门罗主义"是美国奉行"现状政策"的一个经典案例;米尔海默认为美国19世纪是通过"门罗主义"对外扩张称霸美洲。通过解读"门罗主义",摩根索"现状政策"和米尔海默"离岸制衡战略"本质上都是战略克制,是划分势力范围并在势力范围内推行渐进扩张的战略。米尔海默"离岸平衡战略"是对摩根所"现状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摩根索 现状政策 米尔斯海默 离岸制衡战略
  • 简介: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学英,女,1963年11月3日出生,汉族,农民,住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民强村四社。委托代理人肖文远,泸州五月花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蒋芳,女,1942年12月11日出生,汉族,退休工人,住泸州市纳溪区泸天化集团公司打渔村10—1—5-13号。

  • 标签: 上诉人 二审判决 纠纷案 民事判决书 遗赠 中级人民法院
  • 简介:<正>四、围绕国际裁判国际关系论和国际法学所展开的对话如上阐明的那样,战间期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的对立点之一就在于如何认定构筑国际秩序时国际法和国际裁判所具有的作用,尤其是伴随强权的变化所发生的秩序变化能否用国际法和国际裁判这一手段来和平地实现。在这里,国际法的作用没有与国际裁判的作用相区别。实际上,由国际裁判支撑的国际社会法治正是劳特派或"通过法来实现和平"论者等战间期理想主义的最大特征。

  • 标签: 国际裁判 国际法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社会构成主义 新自由主义
  • 简介:<正>目次一、引言(一)探索国际裁判作用的两种方法(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对话的可能性二、理想主义的宏大构想(一)法治作为出发点(二)国际裁判的理想形象(三)对格劳修主义的坚定信念三、现实主义者的危机意识和批判(一)危机意识的背景(二)对"通过法来实现和平"的批判(以上本期刊载)四、围绕国际裁判国际关系论和国际法学所展开的对话五、结论

  • 标签: 国际裁判 国际法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社会构成主义 新自由主义
  • 简介: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一方面代表着高度繁荣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则是史书记载的'饥饿的时代'。〔1〕在充满压迫与掠夺的生存环境中,西方传统价值观受到空前挑战。在此背景下,查理·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年—1870年)〔1〕登上历史舞台。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英国近代文学史上可与莎士比亚媲美的作家,其作品在英语世界家喻户晓。作为罕见的维多利亚时期成长起来的平民作家,狄更斯的文学创作始终与时代同步,讽刺谴责的笔触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各个方面。

  • 标签: 中的法学 分析样本 双城记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