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一部典型的哥特作品。通过渲染神秘、恐怖的气氛,塑造行为怪异的恶魔式人物以及始终围绕死亡主题等哥特元素,福克纳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的旧传统与旧体制的罪恶以及对人性的摧残。
简介: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是一则关于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的寓言,展示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培尔的“白日梦”是其兽性因子的表达与彰显,培尔的“出行”是对伦理责任的逃逸和规避,是其理性意志处于蒙昧状态、非理性意志肆意膨胀的体现;培尔的“归家”是其理性意识得到提升,克服非理性意志,摆脱兽性因子,向人性因子靠拢的选择,最终成为与兽相区别的、伦理的存在。本文紧扣“白日梦”“出行…‘归家”三条伦理主线,通过逐一解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若干伦理结,来试图剖析易卜生蕴含在作品深处的道德旨趣:在受到道德指引、遵守道德准则的情况下,人的理性意志就会增强,人性因子得以彰显,人会成为一种伦理的存在;如果缺乏伦理意识,违背道德准则,缺乏道德指引,人的非理性意志就会占据上风,兽性因子就会失控,人就会误入歧途,实施伦理犯罪,引发伦理混乱。
简介:从总体上看,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关系有三种类型:刑法主导下的分离模式、刑事政策主导下的分离模式以及刑法与刑事政策融合的模式。在风险社会中,随着刑法由罪责报应性刑法向预防性刑法转变,刑法与刑事政策融合的模式应是当代刑法发展的趋势。在有责性阶层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上,建立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心理责任论与规范责任论未能实现与刑事政策的真正融合,而以规范论为理论根基的罗克辛的实质责任论、雅各布斯的机能责任论以及许廼曼的双层责任论都在与刑事政策的融合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刑法学应当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引进为契机,积极从心理责任论向规范责任论乃至实质责任论转变,实现刑法与刑事政策的融合。
简介:从人力资源规划的历史看,它经历了职能规划、系统规划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三个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着各种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理念和模式,高校这种重要的社会组织也不例外。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越来越被看做是影响高校发展与工作绩效的积极因素。国外三所高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模型在理念和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规划的流程却具有一致性。它们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1)高校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适应型的;(2)高校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在于通过战略和规划促进高校组织和教师个人的发展;(3)一种理想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把适应型理念和发展理念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技术建构高校人力资源规划,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执行、控制、评价和反馈等系统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