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1(topoisomerase1,TOPO-1)在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伊立替康(CPT-11)化疗疗效的相关。方法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转移结直肠癌初诊者98例,均接受FOLFIRI方案一线化疗,化疗前检测肿瘤组织TOPO-1的表达水平,分析TOPO-1表达水平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TOPO-1表达水平与转移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高表达组患者RR为52.2%(24/46),低表达组RR为28.8%(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1高表达组中位PFS为9.5个月(8-12个月),低表达组为8.0个月(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OPO-1高表达转移结直肠癌患者可从伊立替康化疗中获得更高的近期疗效和更长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可能对伊立替康化疗更敏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转移性结直肠癌 拓扑异构酶1 伊立替康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CD1a和CD83标记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中CD1a、CD8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85例乳腺癌组织中,77例CD1a阳性,大多数表达CD1a的TIDC分布在肿瘤组织中,肿瘤间质及周边组织中表达较少;44例CD83阳性,表达CD83的TIDC多分布在肿瘤周边及间质组织,呈散点状分布。CD1a、CD83均为阳性表达(双阳性)35例。CD1a、CD83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无关(P〉0.05),而与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TNM分期有关(P〈0.05)。CD1a、CD83双阳性表达和非双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未达。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a、CD83非双阳性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HR=2.216,95%CI:1.682-3.43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IDC的特征标记物CD83、CD1a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这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有关,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DC) CD1A CD83
  • 简介:神经骨关节病又称为Charcot关节,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骨骼、关节的非感染损伤,可累计全身一个或多个关节[1-17]。此病临床少见,且报道多为病变晚期。2014年,我科收治1例双踝关节神经关节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原性 早期诊断 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70岁以上胃癌患者根治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8月至2015年8月242例接受胃癌手术的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短期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42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生率高(5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96例,39.7%),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年龄≥76岁、合并基础疾病、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时间≥240min、术前血红蛋白〈80g/L是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手术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胃癌患者外科医师不要放弃根治机会,但要重视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的处理,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多学科协作,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高龄胃癌患者行胃癌D2根治术仍然是安全的。

  • 标签: 胃癌/外科学 高龄 危险因素 手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阳性表达与肝细胞肝癌(HCC)复发的相关。方法将71例肝癌患者根据VEGF表达分成VEGF阳性表达组(VP)34例及VEGF阴性表达组(VN)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分级、肿瘤包膜、静脉癌栓、1年复发率及大于1年小于3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例在肿瘤细胞分级及大于1年小于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组静脉癌栓率及1年复发率明显高于VN组(P〈0.05),VP组有完整肿瘤包膜率明显低于VN组(P〈0.05)。结论VEGF表达与肝癌复发相关可能是通过产生微转移灶的作用形成肝癌的早期复发灶.而与肝癌的晚期复发则无明显相美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肝细胞肝癌 复发
  • 简介:血友病(hemophilia)是由于血浆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遗传出血性疾病。此病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中国约有12万血友病患者。血友病关节病(Hemophiliearthropathy)是血友病患者关节腔频繁出血引起软骨退行变和滑膜炎症,继而出现关节纤维化损害,导致关节挛缩、变形,

  • 标签: 血友病性关节病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患者 漏诊 误诊 凝血因子缺乏
  • 简介:探讨子宫囊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子宫囊淋巴管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子宫囊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5岁,因“间歇腹部胀痛2年,发现腹部肿块1年余”入院,结合入院相关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体前壁可见一囊肿瘤,囊液呈淡黄色、清亮,囊内壁光滑,囊腔与子宫腔不通;镜下见囊壁内衬一层被覆单层扁平细胞,囊壁平滑肌间见淋巴网状结构,囊腔内见纤维蛋白物及少许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D2-40阳性、CKpan弱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囊淋巴管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子宫囊淋巴管瘤少见,临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及盆腔包块多见,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需要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子宫肿瘤 囊性淋巴管瘤 子宫肌瘤囊性变 误诊
  • 简介:原发性小肠腺癌临床少见,其起病隐匿,侵袭强,预后差,临床上极易漏诊和误诊[1-2]。本中心近期诊治1例同时原发性小肠腺癌并直肠癌患者,此类病例实属罕见,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尚未见类似病例报道,现将其整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小肠腺癌 原发性 同时性 直肠腺癌 病例报道 直肠癌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挽救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舞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XEL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挽救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9%,高于对照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05%)与对照组(18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挽救放疗可能是局部晚期胃癌有效治疗手段,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的治疗可使一部分患者获益。

  • 标签: 局部晚期胃癌 挽救性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随着放射治疗在脑肿瘤的广泛应用,引起放射坏死的机会明显增加。准确、早期的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坏死直接影响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CT和MRI不能准确的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坏死,本文介绍了新的影像学方法(CT、MRI灌注,Xe—CT,MRI弥散成像,波谱分析,SPECT,PET)对其鉴别的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复发 放射性坏死 鉴别诊断
  • 简介:胃癌并发弥散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临床少见,一旦发生,预后极差。传统治疗方法如血制品替代治疗和肝素抗凝等效果甚差,常在1—3周内死亡。我科成功治疗Ⅳ期胃癌反复发生DIC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化学治疗
  • 简介: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人类脑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患者预后差。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GBM的理解也从病理学诊断逐步转向分子病理机制,基于肿瘤遗传学特征标记的分子分型相继产生。目前国际上根据GBM基因表达及改变的差异,将其分为经典型、神经元型、前神经元型、间质型四种分子亚型。本文简要介绍了人类胶质母细胞瘤这四种亚型的分子特征,重点关注经典型GBM中EGFR、PTEN、P13K、CDKN2A四种特征基因的变异情况,并且对相关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GBM 分子分型 分子靶向治疗 经典型GBM 基因变异
  • 简介:有关垂体腺瘤侵袭的研究很多,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揭示垂体腺瘤侵袭的一个重要方面。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垂体腺瘤侵袭的产生机制,为临床治疗垂体腺瘤提供帮助。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反思教学对肿瘤学人文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传统组,每组30名。试验组将反思教学应用于肿瘤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患者满意度、基础综合考试成绩及反思日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关怀能力、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传统组及试验组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反思教学应用于肿瘤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关怀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反思性教学 肿瘤学 人文教育
  • 简介:在实质癌中,未明确原发灶的转移癌占5%,有些原发肿瘤生长缓慢,有些甚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消失,其诊断和治疗需由病理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相互协作,才能使病人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未明确原发灶的转移性癌 处理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是一种起源于胰管高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的腺瘤。根据病变位置可分为主胰管型IPMN(MD-IPMN)、分支型IPMN(BD-IPMN)及混合型IPMN(MT-IPMN)。MD-IPMN和MT-IPMN的恶变率高于BD-IPMN。诊断IPMN的方法较多,包括B超、CT、MRI、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组织活检等。临床上MD-IPMN及MT-IPMN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BD-IPMN是否行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从IPMN的分子病因学、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治疗 争议
  • 简介: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归因于一些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其中一部分基因是在核因子kappa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调控下进行的。NF—κ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转录因子,是由Sen等于1986年首先在B细胞中发现的一种核蛋白。因它能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上的K轻链基因增强子κB序列(GGGACTITCC)特异结合而得名。实际上它能与多种细胞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促进转录和表达,参与众多与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的基因转录的调控。它的异常激活或完全抑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在控制细胞增殖、凋亡、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问题上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探讨NF—κB在体内病理状态下的活化机制以及其与细胞、基因之间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NF—κB的组成、结构、激活途径以及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NF—κB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患者男,27岁,因右大腿横纹肌内瘤术后1年,腹部肿块半月入院。入院前在院外检查示右大腿切口复发及右膝关节转移。查体:腹部膨隆,上腹部可及一约儿头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欠佳。CT、检查出腹腔转移肿瘤。入院后给予DPP、ADM,VDS化疗第3天患者突然感到满腹疼痛,心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故以腹腔转移横纹肌肉瘤破裂出血行剖腹操查术,

  • 标签: 腹腔转移 大腿 横纹肌肉瘤 入院 患者 肿瘤
  • 简介:生命是美好的,活着真好!然而,生命是一个过程,有开始也有终结,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对于死亡问题人们还是会感到无限的恐惧。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不仅是恐惧美好人生的结束,更是恐惧死亡过程本身,恐惧死亡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痛苦和折磨。

  • 标签: 生命 医疗照顾 晚期癌症 姑息性 死亡过程 善终
  • 简介:目的探讨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肝癌的安全和疗效。方法转移肝癌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分为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15例)和常规化疗栓塞组(17例)。治疗组采用加温至62℃的吐温80、化疗药液和碘油行化疗栓塞。对照组在室温下用常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肿瘤生长率(-0.4l±0.25)小于对照组(-0.12±0.45),有显著差异(P<0.05)。近期有效率于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41.2%,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治疗组中,毒副反应轻度3例(20%),中度8例(53-3%),重度4例(26.7%);对照组中轻度4例(23.5%),中度10例(58.8%),重度3例(17.7%),两者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内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肝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 转移性肝癌 肿瘤 肝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