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是一个困惑自己日久的人生命题,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所要面临的人生命题,因之,不揣浅陋写出,谨作引玉之砖。最初的困惑来自于对《青春之歌》林道静、余永泽命运的人物解读。依以前的定规,无疑林道静是被肯定的,而余永泽是应该被批判的,但渐渐地,出现了一种新的声音,定规被解构了:余永泽固然没有参加革命,但他也没有反对革命呀,他固然没有关注时代风云,但他安心书斋从事整理国故,传承文化发展的历史链条,又何罪之有呢?革命并不应该否定他们而应该给他们以合理的应有的生存位置呵。有人可能会说,《青春之歌》在否定余永泽这一点上,受了当时左的思潮的影响,我们现在对之给予正确的评价就行了。但其实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简介:二零一八年十月三十日,金庸先生走了,标志着一个[武侠时代]彻底结束。一时间,全球华人圈追忆这位[现代华人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小说家]。金庸(一九二四年三月十日——二零一八年十月三十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盼名门望族,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在金庸笔下,人们看到白马在北风中长啸,英雄在草原上射雕,爱恨情仇在腥风血雨下洗礼,功名理想在刀光剑影里飘摇,对联人看到的则是汉字艺术在小说回目中傲娇。本刊两位专栏作家奉上两篇文稿,从对联的角度赏金大侠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