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性的选取医院小儿呼吸内科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共80例,将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对其实施等量分组,每组中平均各有40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治疗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实际疗效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7.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5%。则治疗组综合治疗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突出,临床结果对比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以综合治疗为主,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还能够促进患者的及早康复,总体疗效突出,临床实践价值高。

  • 标签: 小儿呼吸内科 支气管肺炎 培菲康 咳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以后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采用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的15例以后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26~65岁,平均41.2岁。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腘窝"S"形切口,后正中入路完成显露,后方双支撑钢板近端排钉联合横向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血管、神经损伤情况,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折愈合情况,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其余1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术后获12~29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4周。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分别为9.3°±2.1°、9.7°±1.6°,内翻角分别为4.3°±1.2°、4.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4~95分,平均89.3分;膝关节屈曲为105°~138°,平均126.5°;伸直0°~8°,平均3.4°。结论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以后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骨折,不仅能够做到单一切口充分显露,而且可以实现稳定的胫骨平台固定,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流程,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胫骨平台骨折 后正中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边支保护的60例边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vs.31.75%(20/63)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目的探究在颈动脉分叉部支架成形术中,留置支架的直径与发生血流动力抑制的(HemodynamicDepression,HD)相关性。方法总结我科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接受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6例,依据传统方法选择支架直径;B组68例选择较小直径支架。比较分析直径、球囊直径与对术后的狭窄率、HD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症状都得到改善。A组留置支架直径(9.1±0.3)mm,B组留置的支架直径为(8.3±0.2)mm,两组存在显著差异;A组21名(45.7%)发生HD;B组10名(14.7%)发生HD,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留置支架直径较小组HD发生率低。两组球囊直径分别为(4.9±0.2)mm及(4.8±0.1)mm,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狭窄率分别为(76±9)%及(74±8)%,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分别为(15±6)%及(17±10)%,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1例出现术后脑血症状,B组患者未出现相关脑缺血症状。Logistis回归分析显示A组(大直径)发生HD的风险是B组(小直径)的4.405倍。结论选用较大支架会更易发生术后HD。与之相比,选用较小直径的支架会减少HD发生率,并且可以使狭窄病变获得相同程度的改善。

  • 标签: 颈动脉分叉部 支架 直径 血流动力抑制 球囊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32例主动脉分叉覆膜支架腔内重建治疗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率为6.25%,均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发生了支架内再闭塞(15.6%)。全因死亡率为0,12个月和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5%、84.38%,二期通畅率均为100%。本研究显示主动脉分叉覆膜支架腔内重建技术治疗 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并可获得满意的近中期通畅率。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53岁,因突发失语伴双下肢麻木、乏力,于2016年1月20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失语10min,伴双下肢麻木,不能行走,20余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DSA显示为左侧MCA狭窄,右侧MCA分叉部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闭塞 三干型大脑中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式微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升输血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患者共14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液样本检验方式的区别分为卡式微组和传统检验组,传统检验组应用传统的盐水检验方法,卡式微组应用卡式微凝胶实验法,对比两组检验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卡式微组正定型的符合率为100%,反定型符合率为99.58%,传统检验组正定型的符合率为97.50%,反定型符合率为95.13%,卡式微组的定型符合率要明显好于传统检验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卡式微凝胶实验法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的过程中的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有效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升一次性正确率,且有利于输血安全性的提升,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血液检验 输血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用微凝胶实验(MGT)检测受血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预防和减少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MGT技术对需要输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初筛抗体阳性标本采用MGT技术使用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的1~10号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2者相符为抗体阳性。结果:MGT技术检测申请输血患者5692例,检出特异性抗体6例,全部为Rh抗体。阳性率为1.05‰,其中抗D2例,抗E2例,抗Ce1例,抗cE1例。结论:MGT技术检测受血者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有效预防ABO以外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MGT技术可以常规用于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试验对比不同C18色谱对克拉霉素胶囊含量的测定结果。方法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三乙胺调节pH5.5)-乙腈(600∶400),温45℃,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in-11。结果采用5款不同品牌材质的C18,测定结果出现很大差异。结论色谱2对克拉霉素能较好的检测且峰形较好,符合药典要求,值得充分重视,适用于克拉霉素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色谱柱 克拉霉素 拖尾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拟建立基于CT图像的胫骨平台骨折四九区分型体系,总结各区块损伤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98例(704膝)成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77例,女321例;平均年龄51.6岁。左膝371例(53.2%),右膝321例(46.0%),双侧6例(0.9%)。新分型将胫腓骨近端划分为四个和九个区块,定义各和区的损伤类型细则,并设立胫骨平台损伤指数(TPII)。使用新的分型体系回顾性分析所有骨折的CT图像,统计各区块的损伤发生率并总结分布规律。结果一损伤、两损伤、三损伤和四损伤的比例分别为30.5%(215/704)、31.5%(222/704)、28.0%(197/704)和9.9%(70/704)。所有受累的膝平均(2.2±1.0)损伤、(3.6±2.1)区块损伤。TPII平均为(5.7±3.0)。轻、中、重度粉碎的比例分别为50.0%(352/704)、37.5%(264/704)和12.5%(88/704)。外侧柱损伤(572,81.3%)和中间损伤(524,74.4%)发生率较高,内侧柱损伤(219,31.1%)和腓骨损伤(218,31.0%)发生率较低。最多被累及的为依次为后外侧区块(465,66.1%)、前外侧区块(453,64.3%)和后正中区块(379,53.8%),最少累及的为胫骨结节区块(85,12.1%)。结论全新的胫骨平台骨折四九区分型体系将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膝关节 诊断改善 计算机体层摄影 胫骨平台骨折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微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保障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针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期间,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实施MGT交叉配血,检出37例患者配血不合。结果37例配血不合患者中,7例患者由于血型原因导致配血不合(其中,4例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2例患者抗B抗体减弱、1例患者为ABO亚型);13例患者自身抗体;6例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献血者为含有不规则抗体和多凝集红细胞各2例;7例患者由于其它(如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等原因。结论结合患者妊娠史、输血史、用药史、临床诊断等,对患者交叉配血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保证ABO型血型准确无误,尽量选择同样的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为患者进行相同血型的交叉配血,将不规则抗体的进行筛检,确保患者输血过程的安全。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卡式微凝胶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患者 200例,纳入患者均采集血液样品并行卡式微凝胶试验法、盐水法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检验结果。结果: 200例输血患者经卡式微凝胶法进行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100.00%( 200/200),反定型符合率 99.00%( 198/200);盐水法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96.00%( 192/200),反定型符合率 94.00%( 188/200);卡式微凝胶法检测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相比盐水法明显更高( P<0.05。结论:采用卡式微凝胶试验法进行输血检验能有效提高一次性检验正确率,该检验方法在保障输血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一次性检验 正确率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采取前侧入路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后侧入路手术方式。分析胫骨平台后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胫骨平台后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参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实施后侧入路手术方式效果确切。

  • 标签: 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式微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将900位名病人同时采用卡式微凝胶法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法作血型鉴定。结果卡式微凝胶法正确率为100%,手工正定型法为97.78%,正定型+反定型为100%,但在操作标准化、特异性、灵敏度、客观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两者。结论卡式微凝胶法可提高血型鉴定的检验质量。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血型鉴定
  • 简介:患者,男,48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个月,加重1d"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疫区居住病史。查体:T38.6℃,P160-170次/min,BP60/35mmHg(1mmHg=0.133kPa)。烦躁,贫血貌,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Hgb76g/L,WBC2.55×109/L,动脉血乳酸8.8mmol/L;血气:pH7.32,PO266mmHg,K3.2mmol/L;腹部增强CT示:右侧腹膜后间隙见积液、积气,升结肠壁局部似不连续。初步诊断:肠穿孔,感染性休克。

  • 标签: 多粘菌素B 血液灌流 脓毒症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外科2010年1月-2014年9月共行脊柱手术732例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关治疗措施。结果732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早期切口深部感染15例,感染率为2.05%。患者均及时行切口深部组织清创灌洗引流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结论脊柱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后果严重,一旦发生感染要早期诊断,早期清创引流冲洗,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中的护理。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共56例,对手术中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措施。结果在经过全面、充分的护理措施后,患者手术期间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时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能够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钉棒系统 内固定术 手术护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