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6年6月~2009年9月,我科经内镜辅助翼点显微手术治疗循环动脉瘤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测经鼻窝手术通道上的重要解剖标志。方法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颅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蝶窦、筛窦、筛动脉、筛后动脉及视神经等结构及毗邻关系,测量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新鲜成人尸颅标本3例,在新鲜尸颅上模拟手术,分析解剖标志与手术通道的关系。结果经鼻切除钩突,经筛窦和颅窝骨质即可进入颅腔。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分别为(22.3±3.1)mm、(23.0±2.9)mm、(26.2±2.9)mm、(14.7±3.8)mm。结论经鼻窝手术是治疗颅窝病变有价值的选择。术中合理扩展手术通道,控制筛动脉出血,早期确定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走行,保护纸样板及保持中线操作是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

  • 标签: 经鼻入路 颅前 筛动脉 神经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外侧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行改良外侧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3、6和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的恢复功能,以及Lysholm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术后即刻复查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96±1.67)分,范围为15.00~18.00分,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57±1.51)分,范围为15.00~18.00分,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5,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88.55±7.25)分,范围为80.00~9.00分。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6.64±4.34)分,范围为82.00~90.00分,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外侧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方法有效简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直接(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是一种微创的髋关节手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现有文献表明,DAA应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本文对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意义、手术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DAA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微创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直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管理,考察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7.2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结论直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护理管理效果良好。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管理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经单侧额下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报告6例巨大颅底脑膜瘤,采用经右侧单侧额下手术,介绍体位、肿瘤显露和处理技巧。结果6例肿瘤均显露良好,SimpsonⅡ级切除,其中4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巨大颅底脑膜瘤,单侧额下较为便捷,创伤小,值得作为一种手术方式推荐给有丰富显微外科技术的医师。

  • 标签: 前颅底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额下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肩峰外侧扩展并Philos钢板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2例,均应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按不同分为肩峰下外侧组22例和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创伤、骨折愈合、疗效及功能恢复(肩关节Constant评分)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完成至少8个月的随访。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组比较,经肩峰下外侧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均能如期愈合,肩关节活动以及上臂外侧皮肤的感觉功能均没有受影响,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经肩峰下外侧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可行又安全的。另外,依据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肩峰下外侧组优良率达95.4%,明显高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组的85%(P<0.05)。因此可以将肩峰下外侧扩展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手术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肩峰前外侧入路 Philos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外侧联合治疗成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成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内外侧联合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伤口患者均为I期愈合,患者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为(13.7±1.9)周,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5.4%,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情况,术后评估DR显示所有患者胫骨平台塌陷情况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内外侧联合治疗成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有非常好的效果,为双钢板提供坚强内固定,利于早期锻炼,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内外侧联合入路 双钢板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颅内动脉瘤做创手术治疗的和方法。方法对34例颅内循环动脉瘤均采用一侧翼点锁孔,以直径约2cm×2.5cm的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共36个动脉瘤均一次夹闭成功。根据GOS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29例,轻残4例,死亡1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点锁孔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锁孔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比基尼(Bikini)切口与传统切口在直接(direct anterior arthroplasty,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DAA切口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1月86例行DAATH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73例,年龄(67.5±11.8)岁(范围:42~90岁)。分别采用Bikini切口和传统切口进行DAATHA,每组均纳入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Bikini切口组,男5例,女38例;年龄(69.7±10.8)岁(范围:51~90岁);随访时间5.7个月(3.0~8.5个月);传统切口组,男8例,女35例;年龄(66.1±10.6)岁(范围:42~90岁);随访时间6.5个月(3.0~10.0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瘢痕面积、感染、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神经损害和髋关节功能改善(Harris评分)情况;切口瘢痕采用患者瘢痕评估量表和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43例Bikini切口组和43例传统切口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疾病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用药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在LFCN神经损害表现方面,Bikini组明显低于传统切口组(11.6% vs 32.6%,t=7.8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ikini切口的瘢痕面积(1.0±0.4)cm2明显小于传统切口组的(16.5±28.7)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4,P<0.05)。患者瘢痕评估量表和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分中,Bikini组分别为(8.2±3.2)分和(2.4±1.8)分,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7.0±5.8)分和(4.2±3.0)分,Bikini组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kini切口较传统切口具有更低的LFCN神经损害表现发生率,切口瘢痕明显较小,视觉美学效果更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对比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 美学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泪隐窝与柯陆式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关于经泪隐窝与柯陆式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的对照研究。由4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讨论,纳入研究资料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0项研究694例患者,其中泪隐窝组348例,柯陆式组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D=-2.68,95%CI(-8.72~3.37),P=0.39]、术中出血量[MD=-21.28,95%CI(-52.18~9.63),P=0.18]、住院时间[MD=-0.78,95%CI(-1.73~0.17),P=0.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后,单组样本量<20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D=-8.67,95%CI(-11.67~-5.66),P<0.01]、单组样本量<30例术中出血量[MD=-71.33,95%CI(-81.23~-61.42),P<0.01]、单组样本量<20例住院时间[MD=-2.24,95%CI(-3.32~-1.1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泪隐窝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柯陆式组;泪隐窝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柯陆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CI(0.26~0.62),P<0.01],治愈情况[OR=1.55,95%CI(0.48~2.72),P=0.76]、术后复发[OR=0.89,95%CI(0.59~1.35),P=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泪隐窝与柯陆式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两种手术方式,当前证据显示泪隐窝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优于柯陆式

  • 标签: 乳头状瘤,内翻性 上颌窦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泪前隐窝入路 柯-陆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直接(DAA)与传统后外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对象,结合手术方式差异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是41例患者。对照组:传统后外侧方式,研究组:微创直接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不同时间段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的优良率分析是重要的指标,对照组优良率是64%,研究组优良率是92%,64%<92%,数据分析得知,观察组的优势更突出。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案例实施微创直接方式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整体上效果突出,能缓解术后疼痛感,改善髋关节功能,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 标签: 微创直接前入路 传统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10补片腹膜间隙修补腹股沟疝的效果及手术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善释D10补片行前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462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手术时间25~70分,术后6~24小时下床活动,术后6小时开始进流食,第二天进普食,3~7天出院。其中3例出现切口红、肿、痛,经抗炎治疗切口甲级愈合。11例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阴囊积液,经几次穿刺抽液后自行吸收,无深部补片感染发生,回访1年至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膜间隙修补腹股沟疝是针对人体薄弱的解剖部位-耻骨肌孔这一腹股沟疝发生的解剖学基础的修补技术。在治疗一种疝的同时预防了另两种疝的发生,且术后异物感不明显,复发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膜前间隙 善释D10补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上和髌下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分析组予以髌上,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上相较于髌下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上和髌下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分析组予以髌上,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上相较于髌下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动脉瘤颈夹闭术是交通动脉瘤主要治疗手段,眶上眉弓锁孔与经典翼点是两种主要。大部分交通动脉瘤病人虽术后达到临床康复,但常存在记忆力、注意力、人格改变等认知障碍。病人术前精神状态、术中对交通动脉瘤周围脑组织及穿支血管的损伤、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就两种手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在选择合适的手术减轻术后认知障碍、进一步改善预后提供思路和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入路 眶上眉弓锁孔 入路 经典翼点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踝骨折实施改良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以64例三踝骨折为监测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展开分析,其中对照组32例实施传统固定治疗,观察组32例实施改良的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踝关节功能。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干预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患者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改良外侧联合后内侧具有积极效果,突出体现在增强疗效和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值得推行。

  • 标签: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改良前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