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消化道出血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入组我院5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各26例,2组患者均实施奥曲肽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凝血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血红蛋白均显著更高,止血时间、输血量、治疗后Blatchford评分、治疗后Cor、治疗后IL-6、治疗后TNF-α均显著更低,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Blatchford评分、Cor、IL-6、TNF-α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作用途径定义了一种介于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及炎症的新的分子联系。它是一种能被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及纤溶酶激活的血浆酶原。活化的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能够通过去除羧基端赖氨酸残基减弱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另外TAFIa通过下调细胞周围的纤维蛋白酶原的活化,灭活炎症缓激肽及过敏毒素C5a、C3a参与炎症反应。近年来针对TAFI的研究发现,该因子在血栓、心脑血管疾病及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一定角色,笔者就该因子及相关疾病作以下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酶在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把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分为实验组23例,把没有运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共23例,试验组中手术采用肾上腺素稀释液喷洒出血面后,在患者出血的部位快速的敷上放置了凝血酶的明胶海棉,随后加上热盐水垫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手术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出血量、出血时间、术后病率和止血效果的检查,得出实验结果。结果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小组出血时间为(28.5±8.12)S,平均出血量为(76±9.65)ml,止血效果100.0%,术后病率为31.5%。未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小组,出血时间为(75.61±13.85)S,平均出血量为(165±39)ml,止血效果77.7%,术后病率28.5%。两组的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效果、术后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大出血的手术中,凝血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治愈效果,是值得临床使用的药物,可以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D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对36例经皮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股动脉PSA进行了UGTI,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4482(63.5±10.8)岁。造影术后发生11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25例。凝血酶注射成功后平卧4~6h,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1~3d复查超声,30d临床随访。结果36例患者,单囊腔PSA32个,复合囊腔PSA4个(≥2个腔),瘤腔平均为(2.98±1.30)cm×(1.84±0.75)cm,凝血酶注射剂量为250~1000(644.29±239.10)U,34例患者1次UGTI即刻闭合瘤腔,2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在超声引导压迫下5min闭合。UGTI治疗PSA成功率为94.4%0(34/36)。1例注射凝血酶1000U后虽然瘤腔闭合,但股浅动脉内血栓形成,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瘤腔闭合,但2min后出现寒颤、高热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d复发2例,1例超声引导压迫后瘤腔闭合,另1例再次注射凝血酶1000U成功闭合,30d临床随访无复发,UGTI治疗PSA复发率为5.6%(2/36)。结论UGTI治疗股动脉PSA是一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44)及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对象则同时接受奥美拉唑与凝血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同时应用奥美拉唑与凝血酶的效果较好,两药联用的优势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操作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结论PT测定中操作及报告方式必须规范化,才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度所致的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中65%无明确灭鼠药接触史,既往均无出血倾向。临床以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出血起病。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筛查均有Ⅱ、Ⅶ、Ⅸ、X因子水平降低。29例患儿外周血中均检测出溴鼠灵或溴敌隆。治疗上使用维生素K1、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有效。结论不明原因儿童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抗凝血灭鼠药特别是溴鼠灵、溴敌隆中毒可能。治疗上早期使用维生素K,必要时输注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疗程约1~8月,应随访检测凝血指标,停药过早可能会有反复出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根据对患者实施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4.89±2.42)h、输血量为(194.47±19.36)ml、血红蛋白为(122.14±12.37)m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时,接受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癌症患者浆和组织浸液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MISA法检测188例癌症患者血浆TM和24例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的TM浓度。结果:癌症患者血浆TM水平(33.47±14.2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22μg/L,P<0.01),癌症转移组(41.68±16.9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者TM(18.45±9.96μg/L)比术前组TM(28.29±11.74μg/L)明显回落(P<0.01),术后复发转移组TM水平(34.50±12.57μg/L)明显增加。癌的类型中,肺癌、胃癌和胰腺癌三种的转移性癌均明显高于各自的非转移性癌(P<0.05-0.01),而非转移的胃、胰腺癌、食道癌和喉癌比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癌组织浸液TM(647.71±317.51μg/L)显著低于基领近正常组织(1455.63±772.22μg/L,P<0.01),而其血浆TM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癌症患者血浆TM升高与癌组织的TM表达无关,与癌的扩散转移有关,因此可作为病情进展和转移的一个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上消化道出血62例患者观察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住院天数。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3.33%。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7.45+3.96天,对照组为15.6+6.48天。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再出血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59.1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康复新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安全经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出血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胃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凝血酶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7%,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出血,有效的在短时间内止血,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了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