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肿胀的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置换术患者40例,观察术后膝关肿胀程度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与术后3d比较,术后7d患者膝关屈曲度数明显恢复,肿胀、疼痛程度降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人工全膝关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肿胀的观察,并行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膝关节肿胀 观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全膝关置换术(TKA)中膝关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687例(714膝)行初次TKA术中10例(10膝)MCL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为MCL股骨侧止点撕脱,另9例为MCL体部断裂。MCL股骨侧止点撕脱患者采用带缝线锚钉方法进行止点重建,体部损伤患者均采用断端直接缝合方法进行修复。除2例体部断裂的患者因修复后仍无法恢复内侧稳定性而使用限制性衬垫之外,其余8例患者均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型膝关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有5例患者使用膝关支具进行保护。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膝关协会评分(KSS)和膝关活动度。结果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均无膝关不稳定的主诉,末次随访时,膝关伸直位及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未发现内侧松弛。患者KSS由术前平均76.8分(37—100分)改善到153.3分(126~170分),膝关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92°(70°~110°)改善到108°(90°-120°)。结论对TKA中的MCL损伤应当进行积极的手术修复。在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MCL修复、重建并且获得良好下肢力线的前提下,非限制性膝关假体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侧副韧带 医源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髁膝关置换治疗膝关单间室病变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膝关单间室病变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全部采用单髁膝关置换治疗。对患者术前进行HSS评分,同时对患者胫骨假体后倾角度进行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较,研究中所有患者股胫角、HSS评分等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结论针对于膝关单间室病变患者而言,选择采用单髁膝关置换治疗效果可靠,同时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膝关节单间室病变 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同期双侧膝关置换和单侧膝关置换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膝关置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行同期双侧膝关置换术和选择性单侧膝关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为(410.3±39.6)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156.2±47.5)ml(t=24.3084,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为(40.9±11.6)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17.3±7.9)g/L(t=5.7329,P<0.01);观察组患者的ΔHct为(12.3±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ΔHct(8.1±2.4)%(t=6.7377,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7.8±3.5)°,膝关屈曲挛缩度为(0.5±0.0)°,HSS评分为(92.5±14.7)分,均较术前ROM(85.5±13.6)°、膝关屈曲挛缩度(12.8±5.0)°及HSS评分(55.1±20.6)分均明显改善(t=13.6073、10.0324、8.7431,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8.3±2.9)°,膝关屈曲挛缩度为(2.1±0.8)°,HSS评分为(81.3±15.2)分,均较术前ROM(86.8±14.1)°、膝关屈曲挛缩度(13.1±5.9)°及HSS评分(58.9±23.1)分均明显改善(t=12.9458、10.9300、4.7924,P<0.01),两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屈曲挛缩度及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5916、3.133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3,P>0.05)。结论同期双侧膝关置换术后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双侧 单侧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骨折术后膝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膝关骨折患者94例,将其分为传统组(常规治疗模式)和综合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组患者的膝关功能的恢复效果(HSS)低于综合组,且并发症情况高于综合组的患者(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膝关骨折患者组织功能的恢复是有利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折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早期护理干预对膝关镜手术患者的膝关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2例膝关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采用Lysholm膝关评分标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膝关功能恢复情况。目的两组患者膝关功能评分结果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膝关镜手术患者,定向于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强化患者膝关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镜手术 早期护理干预 功能影响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屈曲挛缩畸形采用全膝关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5例膝关屈曲挛缩畸形患者,采用全膝关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对手术前畸形、手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手术后功能恢复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后在膝关完全伸直,膝残留屈曲挛缩以及手术后并发情况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后最后一次随访膝关的HSS评分为75-90分,平均(84.0±2.7)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组织平衡是全膝关置换治疗膝关屈曲挛缩畸形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合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膝关功能得以恢复和畸形得以矫正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临床效果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外康复指导对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膝关置换术后患者7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并将膝关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指导,观察组采用院外康复指导。结果观察组膝关置换术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2个月、出院后5个月膝关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膝关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院外康复指导,不仅能改善患者HSS评分,还能促进患者膝关功能康复。

  • 标签: 院外康复指导 常规院外指导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膝关镜治疗创伤性膝关滑膜炎的术后护理。方法对医院收治确诊的82例创伤性膝关滑膜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数字法分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镜治疗,对照组42例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评价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护理后临床指标(膝关屈伸度、周径以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膝关镜治疗创伤性膝关滑膜炎的同时结合术后护理,促膝关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膝关节镜 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膝关患者实施髋膝关功能康复锻炼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膝关炎患者病例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髋膝关功能康复锻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膝关的压痛感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ROM)及膝关的压痛感,统计患者膝关炎的康复率。 结果:实验组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0%,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髋膝关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老年膝关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极大提升了康复率,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老年膝关节炎;功能康复锻炼;髋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镜手术患者早期护理介入对其膝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膝关镜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接诊时间:2021年4月-2022年2月,患者均满足膝关镜适应症,分组依据:术后护理方法,常规护理40例、常规护理+早期护理介入4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综合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膝关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服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镜手术患者强调早期护理介入,对患者术后膝关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升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护理介入 膝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行骨科膝关手术患者膝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骨科接受膝关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骨科膝关节手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膝关置换术患者的应用价值,并深入研究对其膝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膝关置换术治疗,参与研究时间2020.8-2022.8,应用随机数表法来分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快速康复护理手段,分析两组的膝关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各项膝关功能评分更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精细化术后护理应用在膝关镜治疗创伤性膝关滑膜炎中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0例创伤性膝关滑膜炎病症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膝关镜治疗,采取盲抽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展开分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精细化术后护理的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较优(P<0.05);与此同时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膝关指标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膝关周径、膝关屈伸度及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结论:在创伤性膝关滑膜炎患者行膝关镜术治疗后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整体疗效,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膝关功能尽快恢复。

  • 标签: 膝关节镜 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膝关假体在膝关置换中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共9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后稳定型(PS)膝关假体治疗,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内轴型(MP)膝关假体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膝功能评分。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实验组患者的肩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功能(HSS)评分表对患者的膝关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实验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通过置换膝关假体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内轴型(MP)膝关假体均优于稳定型(PS)膝关假体,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假体 膝关节置换 应用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膝关骨肉瘤患者置换人工膝关后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实验选自2023年3月~2023年12月,共44例,均为膝关骨肉瘤人工膝关置换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22例实验组患者同时应用术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更优(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更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膝关骨肉瘤患者置换人工膝关后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肉瘤 置换人工膝关节术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