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患者大多由于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外伤等原因导致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常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进食障碍症状,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其营养不良原因,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状况评估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患者大多由于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外伤等原因导致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常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进食障碍症状,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其营养不良原因,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状况评估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来了解不同护理干预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肠内营养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免疫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干预和肠外营养干预都能提升起患者的身体免疫功能,两者相比其中肠内营养干预起到的护理效果更佳,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老年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临床营养干预,对其神经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老年卒中后遗症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37例患者为参照组,给予临床营养干预的37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老年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临床营养干预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可以很好的增强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提升患者的体质,使患者更好的对抗疾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NTR)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Trk)受体相互作用或与神经营养因子结合,介导多种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突触生长和影响细胞存亡。急性脑缺血后,p75NTR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erve growth factor, proNGF)、分拣蛋白(sortilin)等多种效应因子结合,进而激活下游凋亡信号分子,导致神经元死亡。因此,阐明p75NTR在急性脑缺血中介导神经元凋亡的通路及其分子机制对于研发急性脑缺血的新型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2004年至2010年临床应用的18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皮瓣安全存活,皮瓣切取最大面积可达18cm×12cm,最小面积3cm×3cm,可修复小腿、内外踝部、足跟部、足背部创面,手术方法安全性大,效果优良。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手术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2005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10例,踝部6例,足背部2例,皮瓣切取面积5cxm6.5cm—10cmx12cm。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2—18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足踝及足背部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的理想办法。足踝部皮肤与骨骼之间缺少肌肉组织保护,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关节外露,治疗难度较大,自1992年法国Masquelet等1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后,该皮瓣已广泛用于修复小腿中下段、足踝及足背部皮肤缺损2报道。我们于2005年5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此类损伤10例,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路径。方法:研究选取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而观察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总蛋白(TP)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指标,同时比较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LB、PAB、TP和GCS评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护理后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道内有效营养的护理分析标准和效果,以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对策方案进行分析,提高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病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分析组和营养组。对照分析组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采用常规方式的护理和治疗,营养组采用基础护理的同时,采用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标准。结果对照分析组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治疗的病程远远高于营养组的患者治疗时间,治愈率明显小于营养组,死亡率,发病率,并发症,后遗症均明显待遇营养组的患者。结论基础常规护理对于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是比不可少的,采用营养方式的肠内护理更?有利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分析的。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神经重症患者以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营养管理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接收的 22 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营养管理,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置管情况及肠内营养结果。 结果 : 本组患者中 21 例鼻肠管末端于置管 6~12h 内自行抵达空肠, 1 例借助胃镜抵达空肠,进入深度 95~115cm ,平均深度( 110.45±5.62 ) cm 。 22 例患者中有 6 例出现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不良反应缓解。本组患者未出现堵管现象,均成功痊愈出院 。 结论 :神经重症患者以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营养管理可提高营养支持效果,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诊疗中具有应用实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解剖研究及超声研究了解腓动脉终末穿支走行规律及变异情况,探讨转点下移皮瓣对前足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通过尸体解剖及正常人多普勒检测研究腓动脉终末支和转点下移的极限位置等,将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前足缺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成活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腓动脉终末支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的血管网链关系,可提高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点对前足缺损的修复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