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血液科实习的26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在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IBM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理论测验得分(88.3±6.93)显著高于对照组(70.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 0.05)。结果 实验组(88.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 0.05)。护理写作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91.00±2.15)高于对照组(84.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 0.05)。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84.6%)高于对照组(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0.05)。结论 在血液病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后,课堂讨论气氛明显活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了临床思维,有助于处理临床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写作能力。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实际护理疗效。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阶段,本院对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5例病人实施全面探讨。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2例病人为参考组,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3例病人为研究组。通过比对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发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数据、护理实际满意度;结果: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研究组33例病人护理实际满意度,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参考组32例病人高,而并发症相关数据,要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参考组32例病人低。结论:实施全面护理手段能够大幅度控制并发症相关数据,提高护理实际满意度,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输血中,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中随机选择选择2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输血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的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100人。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两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血液科实习的26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在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IBM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理论测验得分(88.3±6.93)显著高于对照组(70.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 0.05)。结果 实验组(88.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 0.05)。护理写作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91.00±2.15)高于对照组(84.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 0.05)。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84.6%)高于对照组(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0.05)。结论 在血液病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后,课堂讨论气氛明显活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了临床思维,有助于处理临床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写作能力。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在成人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案,以观察其在临床上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原则,在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以在本院血液科随机选取的9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均等分为常规组和风险组后,以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提示其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统计意义。结果:以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总发生率相比以常规组相对更高,其(29.17 %)显著高于风险组的10.41 %,提示其组间差异明显、统计意义显著(P<0.05);以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总满意度相比以风险组相对更高,其(91.67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92 %,提示其组间差异明显、统计意义显著(P<0.05)。结论:血液病会给成人患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给予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其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因而,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简介:摘要:恶性血液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策略,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0例,入组时间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随机将患者分为20例参照组(两性霉素B治疗)与20例研究组(伏立康唑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发现,研究组显著较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用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26例接受标准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结果226例患者中有18例并发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为7.96%。粒细胞缺乏≥7d的患者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2.75%。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0.00%。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病死率为55.56%。粒细胞缺乏≥7d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死率达69.23%。并发真菌感染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死率为80.00%。14例粒细胞恢复正常者全部存活。加用激素治疗的患者,病死率14.29%。结论粒细胞缺乏≥7d、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粒细胞缺乏≥7d、真菌感染者预后差,粒细胞恢复正常者预后良好,激素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9月期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获成功,中性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为12d,血小板重建中位时间为22d,均顺利植活。病人移植期间均发生不同程度口腔溃疡及胃肠道反应。其中发热6例、消化道出血3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随访后1例在半年后复发。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观察是保证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