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及试析临床对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治疗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12)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n=48)先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择期实施颅骨修补手术。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MMSE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MMSE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对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与控制病情发展,可改善智力状态,降低认知功能缺损,治疗优势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脑梗死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6%,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为(44.26±3.56)远优于对照组(32.45±1.2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中医药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脱水、利尿、控制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及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8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关注、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组(进展性脑梗死,35例)和B组(非进展性脑梗死,91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及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皮质梗死灶所占比例65.71%显著高于B组18.68%,基底节梗死灶所占比例11.43%顯著低于B组4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冠及后循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皮质、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脑梗死患者5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NIHSS和MRS评分,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对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ADL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可作为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鉴别的一个血清生物学指标,也可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CE)及非心源性脑梗死(NC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CE患者作为CE组,同期收治的48例NCE患者作为NCE组,所有患者均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7%,显著高于NCE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皮肤黏膜牙龈出血以及脑疝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CE患者和NCE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治疗CE患者发生皮肤黏膜出血以及脑疝的几率显著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的80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如病情健侧,用药指导等),对于观察组患者下去早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包括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皮下淤血、皮下点状出血、患者的牙龈出血、一次性血尿等现象的观察。结果观察组的出血并发症现象发生率要较大的低于对照组,存在一定比较差异,两组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静脉溶栓得到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出血并发症有着较强的预防效果。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病死率分别为2.56%、2.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病死率为0.00%,对照组为5.1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住院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和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出现率。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38%(62/65),对照组为70.77%(46/65),即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率较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出现3例低蛋白血症,3例吸入性肺炎,其并发症出现率为9.23%,对照组中有11例低蛋白血症和5例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出现率为24.62%,即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可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康复,且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在重型脑外伤并脑疝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按住院编号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法治疗,实验组此基础上联合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脑干周围池的改善程度及术后G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干周围池改善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且术后21d、42d、56d,2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有所提高,而实验组改善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型脑外伤并脑疝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脑干周围池,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6.3~2017.10期间收治的7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7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分别为2.70%、10.81%(X2=5.221、P=0.022),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有利于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