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正>战国记容铜器刻铭中,常见有“?”字,如:上乐鼎:??分。《代》2.53梁上官鼎:上官,??分.《代》2.53.信安君鼎;信安君,私官,?年。《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

  • 标签: 战国 中华书局 铜器 考古 文物 代名
  • 简介:<正>出土的古代青铜器,其埋藏期间,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出土时有的虽保持了器物的外形,但挪动时可能裂开;更为严重的,还可能已经没有铜胎,仅剩下腐蚀后生成的氧化钢锈块或粉末。还有一些器物虽然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没被腐蚀,暂时保持其器物的原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仍会继续腐蚀。总之,被腐蚀的青铜器,出土后必须进行保养、加固、修复,对此我们在修复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

  • 标签: 古代青铜器 腐蚀 加固 文物 修复前 铜块
  • 简介:关于寿县朱家集楚铜器中的器主之字,学者多有研究,他们虽然释字或有不同,但都将其读为“元”,认为即楚考烈王熊元。这些字虽然形体有所不同,但它们为同一个字是可以确定的。目前所见的新字形,为其释为“前”字提供了佐证。

  • 标签: 朱家集铜器 铭文 楚文字
  • 简介: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物,主要收藏在国家各级博物馆和文物考古部门,这些机构中一级历史文物的收藏数量到底有多少,这是必须弄清的重要问题。1992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全国文物一级品鉴定确认专家组,分青铜器、陶瓷器和玉器杂项三个鉴定专业组,笔者有幸参加了青铜器的鉴定工作。鉴定工作是1992年10月从河南省开始启动的,整体工作量很大,以后每年都在春秋两季到各省进行这项工作,截止到1997年5月已基本完成了全国各地一级品的鉴定确

  • 标签: 收藏 专业 国家文物局 鉴定工作 中国 历史文物
  • 简介:东周时代齐、鲁青铜器探索杜迺松(一)齐国重要青铜器简况西周王朝最初建立的"封邦建国",在分封的异姓诸侯国中,以姜姓贵族最为显赫和突出,其始祖姜尚在周初曾被封在今山东北部,建立齐国,历经西周、春秋和战国,齐国曾是周王朝的一个东方大国。史载:齐献公元年(...

  • 标签: 青铜器铭文 齐国 故城 鲁国 春秋前期 错金银
  • 简介:<正>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重视金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是金文研究的优良传统,历代学者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产生一大批成果。如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博古图录》、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俅《啸堂集古录》、王厚之《钟鼎款识》、杨南仲《皇祐三馆古器图》、刘原父《先秦古器图》等。清代乾隆年间,钦定将皇家收藏的青铜器辑成《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四部

  • 标签: 青铜器铭文 西清续鉴乙编 西清古鉴 薛尚功 王黼 南仲
  • 简介: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华夏人民的伟大创造,同世界上其它的青铜器相比较,中华民族青铜器的独特魅力独领风骚。不仅器物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使中华青铜器艺术焕发勃勃生机,其诡异的器物形制、精湛的加工技术、丰富的器物纹饰、磅礴的艺术气势也不禁让许多人叹为观止,本文从古代青铜器的基本概念、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青铜器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进行论析。

  • 标签: 中国古代 青铜器 发展 联系
  • 简介:摘 要:夏商周的青铜器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它将过去古老的传统美学思想以真实存在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站在历史的角度,它也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起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站在宏观角度对其进行美学的阐释,揭示其中丰富的美学内涵,探析其与造物美学及儒家美学的深刻联系,体味中国美学根源的精妙之处。

  • 标签: 青铜器 审美特征 美学
  • 简介:摘要: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其制作技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青铜器制作技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论述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探讨青铜器制作技艺背后蕴含的宗教、礼仪和社会意义,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精神信仰。最后,强调青铜器制作技艺对后世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在当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我们将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以及青铜器在当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 标签: 青铜器 制作技艺 文化内涵 古代艺术 中国文化
  • 简介:<正>福建崇安县城村汉代城址于1958年调查确认,次年秋进行了试掘。此后,1980年至今又进行了10年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先后在城内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批陶、铁、铜器等遗物。本文拟将遗址中先后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作一归纳介绍,并对这些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面貌、年代和一些历史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 标签: 青铜器 有关问题 出土 西汉前期 城址 遗址
  • 简介:<正>1974年秋,在郑州商城西城墙北段外侧约300米处的杜岭张砦南街地下土坑内,出土了两件商代大铜鼎和一件铜鬲(以下简称“张砦铜器坑”)。这些青铜器究竟是墓内的随葬品还是窖藏品的问题,当时未能搞清楚。1982年夏,在郑州商城东南城角的外侧约54米处,即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地下,发现了一个埋置有13件商代青铜器的窖藏坑(以下简称“城东铜器坑”),这是目前在郑州商城附近出土数量较多、器形较大的另一批商代青铜器。从上述两座土坑的形制、深度和青铜器在坑底的放置方法,以及出土青铜器的品种来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张砦铜器坑也应该是属于当时的窖藏遗迹。至于这两个窖藏青铜器坑的形成问题,我们初步认为可能与商代某种祭祀活动有关。现就这个问题,我愿意谈一些看法,不当或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 标签: 青铜器窖藏 商代青铜器 郑州商城 形制 二里岗期 祭祀活动
  • 简介:广州地区出土青铜器十分脆弱,强度极低。为筛选最佳的加固材料,选取水性丙烯酸乳液、水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丙烯酸清漆、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共7类8种加固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对比粘结性、渗透性、颜色变化、耐酸碱、成膜性、耐水性等7项性能,热塑性丙烯酸树脂B48N是目前最适合广州地区出土脆弱青铜器的加固材料。

  • 标签: 脆弱青铜器 加固 粘结性 渗透性 颜色变化 耐酸碱
  • 简介:1990年西藏文物普查开展以来,我国考古学家陆续在西藏西部发现一批属于早期金属时代的墓葬与居址,其中出土若干青铜器。本文结合周边地区如青藏高原东部、尼泊尔北部的穆斯塘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印度西北部的考古发现,对相关青铜器的文化属性予以比较讨论,认为欧亚草原文化因素自东、西两个不同方向辗转进入西喜马拉雅地区,这当与跨青藏高原的长距离贸易相关。

  • 标签: 西喜马拉雅 青铜器 文化互动
  • 简介:汉代出现了大量的素器,器形单纯朴素,简洁洗练,纹饰之简朴自然,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另一方面,汉人也把青铜器纹饰做得繁芜、华美,与商周时期的纹饰写实性相比,更具有一种图案化、符号化和写意性。

  • 标签: 汉代青铜器 纹饰
  • 简介:为对几件出土的青铜剑、青铜器和弯形器进行保护研究,用X射线探伤、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器物的形貌、成分及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剑0125的剑格和茎部锈层下有合范痕迹一些铸造小缺陷;弯形器腐蚀形态为均匀性腐蚀,枝晶间腐蚀和活性腐蚀;0108表面有合金层和褶皱,合范痕迹;0101、0102断面没有任何锈蚀及金属疲劳痕迹.器物经用不同方法清洗、铝箔局部还原处理、倍半碳酸钠浸泡和BTA缓蚀处理后,在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一周,没有发现新的锈蚀出现,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表明科学分析方法在文物保护和修复中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很多信息.

  • 标签: 科学分析 文物 青铜器 弯形器 修复 文物保护
  • 简介:鲁南地区的东周青铜文化是我国考古学文化的一个奇特存在。其境内的列国铜器墓葬无论形制、葬俗,还是出土铜器与陶器的形制、组合、纹饰等都各具特色,至少可以分为七个区域,各区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固守性。但各区之间器物的类别、形制等也多有相近之处,表现出了一定的融合性,,融合与固守共同组成了鲁南东周铜器墓葬多元的文化特质。

  • 标签: 鲁南地区 东周时期 铜器墓 复杂性
  • 简介:也谈南方青铜器上的羽人船杨甫旺1992年11月1日《中国文物报》发表了黄展岳先生的《南方青铜器上的羽人船图像》一文。黄先生认为“羽人船图像所反映的是祭祀河神的情景”。我认为,南方青铜器上的羽人船图像不是祭祀河神,应是竞渡船比较符合实际。众所周知,羽人...

  • 标签: 青铜器 百越民族 羽冠 民族博物馆 船图 楚雄州
  • 简介:中国青铜器在发轫阶段,其设计工艺多借鉴陶器,后来独立发展,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辉煌的青铜时代。青铜器成为主流艺术之后,又反过来影响陶器的设计艺术,在青铜原料特别缺乏时,陶器成为青铜器的替代品。商周时期的陶器与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互相借鉴,创造出一批与青铜器齐头并进、互为表里的新型陶器,这是中国陶器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夏商周 陶器 青铜器 设计艺术 关系
  • 简介:2006年8月,灵寿县南宅乡青廉村发现一处战国中期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14件,包括鼎、豆、壶、甑等,从其器物特征及出土地点分析,这批青铜器当为战国中山国遗物。

  • 标签: 灵寿县 战国中山国 窖藏 青铜器
  • 简介:河南博物院收藏一批精美的西周青铜器,它们是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发掘出土的.现选其中的几件介绍如下.

  • 标签: 青铜器 墓地 出土 发掘 考古工作 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