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施以不同脊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整群纳入我院于2019/06~2020/06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共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抽取50例至对照组(接受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抽取50例至观察组(施以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等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入组病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情况如伤口长度、出血量等相比于对照组居更低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于对照组相较有更低的数据显示(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操作便捷、创伤小,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脊柱内固定方式 治疗效果 脊柱胸腰段骨折
  • 简介:摘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 pondylitis AS )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非特异性疾病。该病可 引起患者脊柱的弹性、顺应性逐渐降低,力学平衡逐渐丧失。同时长期的慢性炎症导致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使得 AS 患者椎体骨折发生率高出健康人群 4 倍。目前, AS 患者合并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一定争议,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南可以参考,也没有任何可循的标准。本文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文献回顾,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法提供合适的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4.8%。术后随访1年,3例颈椎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1年存活率为90.5%,术后2例出现腰背疼痛,2例数术后褥疮感染,经对症对症后症状缓解。随访1年后存活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基本恢复,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的病情复杂且特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密切观察其神经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术后(3.5±0.3)个月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入路和固定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良好.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份—2016年2月份收治的40例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记录。结果40例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成功35例,成功率87.5%,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5%。对35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有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褥疮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现腰痛现象。对以上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均得到改善。结论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的死亡率较高,手术过程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术后加强观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 经对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 胸腰椎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传统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逐渐成为脊柱骨折治疗的优选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步骤如下:取俯卧位,取背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板、横突和椎弓根,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板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步骤如下:取仰卧位,,取胸骨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体行椎体切除,然后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体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表现为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脊柱疼痛程度减轻,脊柱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影像学改变明显,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未发生断钉、断棒现象。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具有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影像学改变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然而,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后路手术 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柱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8例脊柱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6个月,均没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8±1.5)d,患者的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价疗效为优16例,良11例,可1例,差0例。结论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科学有效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术后功能性锻炼对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脊柱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以我科2013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26例单纯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同时统计患者护理前后HAMD量表及HAMA量表评分,以分析所采取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的影响。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后,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极佳,同时HAMD评分从(35.81±3.30)分下降至(16.21±3.80)分,HAMA评分从(36.87±4.50)分下降至(18.07±4.71)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单纯脊柱骨折虽然极具危险性,但现阶段的医疗条件已能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日常生活能力,只要我们做好相关的护理,还是能够将骨折的威胁降至最低的。

  • 标签: 单纯脊柱主骨折 护理 功能锻炼 并发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17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7例)和实验组(60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和优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10.00%VS28.07%,脊髓独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对于促进患者脊髓独立功能的恢复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脊柱骨折患者 手术室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人们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重视,且对医疗知识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促使大众越来越关注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脊柱压缩骨折。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在2010年骨质疏松症人群已经发展至11 400.0万人,每年以75.0万人的庞大数据不断增加,按照这个速度,到2025年会增加至15 100.3万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故对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亦是社会公共问题。临床中对该种疾病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通常情况下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缓解痛疼、增加骨密度以及稳定椎体等干预措施,主要分为两种治疗方案即: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不同治疗方案,疗效不一,并发症不同。基于以上背景之下,笔者将综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依据,以此来提升对该病的治愈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参与此次研究共计58例,均确诊为脊柱骨折,均为2017年1月-2019年1间收治,采用信封法对以上病患进行分组。共2组,各29例。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循证护理模式。结果主要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住院时间以及SAS评分等指标,结果显示以上指标均以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大大改善脊柱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更利于患者康复,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脊柱骨折 循证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对112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进行积极合理的骨折治疗的同时处理原发病骨质疏松症。结果所有病人随访2~20月,综合治疗总优良率高。结论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即除治疗骨折外,同时处理原发病骨质疏松症,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76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骨折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接受治疗时间和脊柱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明(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骨折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67-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前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后路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而观察组患者的后凸角则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Fankel分级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Fankel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采取前路手术的方式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与对照组使用后路手术的方式相比,可以更加有效的重建伤椎解剖结构及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10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0%( 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0.0%( P<0.05),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68.0%。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0.6±0.8)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 19.6±1.2)天( 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 循证护理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策略的选择。方法从2005年3月-2009年3月手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病人65例。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手术(A组)和开放手术(B组)。微创手术包括,A1组Sky手术组20例;A2组球囊成形组22例。开放手术组包括,B1组双皮质固定组10例。B2组骨水泥强化组13例。比较四组病人的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功能恢复,脊柱后凸变化;对开放手术组(B组)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比较各组的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8-45月,平均23个月。微创手术组的疼痛症状,功能状态在手术后比开放手术组改善迅速;开放手术组在手术后一个月左右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与微创手术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开放手术组的脊柱后凸矫正较微创手术有明显的优势(P<0.05);开放手术组的脊髓功能评分在手术后有明显的改善(P<0.05)。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组均出现了相邻椎体的再骨折。结论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都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的方法,但两者有不同的适应症;手术后相邻节段的骨折是手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主要并发症。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