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象山港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8大类,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以及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综合指数4种指标模型,分析了象山港海岸带1985-2015年土地开发利用的速度、结构、程度以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1985年到2015年象山港海岸带养殖用地及盐田扩张速度最快,动态度最高可达11.97%,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次之,但面积增幅最为显著,滩涂缩减速度最大,耕地面积明显减少;(2)30年间土地类型主要转变方向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其次为林地转变为耕地;(3)信息熵逐时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均质性不断加强,区域发展在逐渐走向成熟;(4)各时期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变化率均大于零,象山港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强。
简介:2006年4月,从广东湛江乌石养殖群体中挑选性腺成熟的个体作为亲本繁殖子一代。2006年12月从子一代群体随机取样200个个体,测量壳长、壳高、壳宽、肌肉重、壳重和全湿重共6个性状指标,利用测量数据进行表型性状相关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肌肉重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3、0.8959、0.8991、0.8820和0.9379。(2)壳长、壳宽、肌肉重、壳高和壳重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3971、0.3219、0.1721、0.0896和0.0669。本研究结果说明了对壳长、壳高、壳宽、肌肉重和壳重进行直接选择可以提高全湿重,这些性状可以作为选育的指标。
简介:2006年4月,从广东湛江乌石养殖群体中挑选性腺成熟的个体作为亲本繁殖子一代。2006年12月从子一代群体随机取样200个个体,测量壳长、壳高、壳宽、肌肉重、壳重和全湿重共6个性状指标,利用测量数据进行表型性状相关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肌肉重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3、0.8959、0.8991、0.8820和0.9379。(2)壳长、壳宽、肌肉重、壳高和壳重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3971、0.3219、0.1721、0.0896和0.0669。本研究结果说明了对壳长、壳高、壳宽、肌肉重和壳重进行直接选择可以提高全湿重,这些性状可以作为选育的指标。
简介:通过构建测度经济发展和休闲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我国2000-2015年数据实证测度了二者发展状况;对测度结果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静态分析其现有关系;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动态预测未来受到冲击所做出的反映及贡献度。得出结论:(1)二者存在长期协整作用;(2)经济发展是引起休闲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3)休闲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冲击所做响应为正响应,反之却为负响应;(4)经济发展对休闲产业发展贡献度较大,而休闲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贡献度较小。并从休闲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两方面给出建议,以期促进二者良好发展。
简介:为了探索和揭示2.5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m(3.0~2.0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MaBP相比,2.6~2.0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MaBP存在0.1Ma(偏心率)和46.9ka(斜率)的周期.
简介:进行调查的舌鳎渗透调节是一个系列的盐分转移处理(半滑舌鳎)。幼年的舌头的唯一的直接从盐度30至0,10,20,30,40和50。采血是每形成各治疗后0,1,6和12,以及1,2,4,8,16和32d后,血浆渗透压,皮质醇和游离氨基酸进行了评估。在实验条件下,无鱼死亡后,急性盐度转移。血浆皮质醇水平增加1小时后,突然转移从盐度为0,30,40和50,和下降6小时至8天之后,转移。类似的趋势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均被转移到不同的盐度为4天之后的一个“U”形关系与盐度。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发生高渗条件下比低渗条件下。缬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的含量,脯氨酸和牛磺酸的增加而上升的盐度。血浆苏氨酸,亮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丙氨酸水平,显示a'u-shaped'与盐度。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可能有重要的影响,在舌头上的渗透调节。
简介:基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洪、枯季大潮北港上段河道水域的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以及1999、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10年历史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潮流历时、流速、优势流和含沙量等水沙现状和变化特征,并探讨近年来该水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北港上段河道水域落潮占主导优势;青草沙水库和长江大桥建成后,落潮优势明显增强,洪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减少,枯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增多;(2)流域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是造成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垂线平均流速洪季大、枯季小的主要原因;大型工程的建设是该水域落潮优势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含沙量变化可能与近岸工程建设、入海泥沙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简介:为了探索和揭示2.5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m(3.0~2.0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MaBP相比,2.6~2.0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MaBP存在0.1Ma(偏心率)和46.9ka(斜率)的周期。
简介:从7月龄的F1群体随机取样120个体,测量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和路径分析。所测量的表型性状包括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仝湿重共5个指标。结果表明:(1)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0.6974、0.6521和0.5486。(2)壳重、壳高、壳宽和壳长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6356、0.1872、0.1814和0.0599。结果说明了通过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可以改良马氏珠母贝选群F1的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等生长性状。
简介:从7月龄的F1群体随机取样120个体,测量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和路径分析。所测量的表型性状包括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共5个指标。结果表明:(1)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0.6974、0.6521和0.5486。(2)壳重、壳高、壳宽和壳长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6356、0.1872、0.1814和0.0599。结果说明了通过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可以改良马氏珠母贝选群F1的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等生长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