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体义观”是净影慧远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慧远判教观、心识观、佛性观、修行观等各个方面的思想。慧远将诸法区分“同体”-9“别体”两个层次,同体之法“离相离性”、“无有一性”,别体之法有“体性”之差别,有性相之分。同体之法同时“无不性”,此即慧远“同体义分”观念——“无有一性”是“同体”,“无不性”是“义分”。在同体中,诸法的分别不是性相之分,而仅仅为“义”之差别。“同一体中,随义分万,举一寻体、即是其体”,体与义是六相圆融的关系。同时,同体之法与别体之法并非截然对立,通过“摄事相以从体义”,慧远将别体之法摄入同体之中,使别体之法也具备六相圆融的特性。此种思想,对于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四法界观念有重要启发。敦煌S.4303、S.613在“同体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出“体义俱融”,用以表述其宗最高的境界,强调“一体一切体,一义一切义”,体义之间六相圆融、相互含摄。这是慧远之后地论师体义观的延续。
简介:唐代景教《序听迷诗所经》中把基督教中的“耶稣”翻译为“移鼠”,这是目前所见对于“耶稣”的最早汉译。“移鼠”从语音上来看,来自于叙利亚语的“yig6”,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认同。但是选择汉语中的“鼠”来对译“耶稣”,一直是学者诟病和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疑难问题。前人尝试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但是均难以让人信服。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移鼠”是一个音译兼意译的合璧词,意义来自于佛教术语“二鼠”(日月/昼夜),“移鼠”直译就是“移动日月/昼夜”,暗指“耶稣”是“创造世界”的造物主,这一点正好契合后来《景教碑》中对于“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的描述:“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简介:中国教会赞美诗集《赞美诗(新编)》不仅系统地总结了圣经研究和神学课题的成果,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时代教会生活和基督徒生活的信仰实践。本文通过对《赞美诗(新编)》中基督教真理秩序(崇敬赞美、教会生活、信徒灵修)的阐释,希望能为教会牧养和基督徒信仰生活提供有序的神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