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社会舆论一头连着“世道”,一头连着“人心”,它是特定社会语境下公众群体意识的产物。当下中国同时遭遇社会转型、全球化、媒介化三重巨变。社会舆论及时、敏锐地反应了这场深刻的大变局。当下中国舆论场“乱云飞渡”,变幻莫测。如何把握当前中国舆论场域的风云变幻?中国舆论场存在什么样的结构?这些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当前中国舆论场构成及演化特征的角度进行观察。
简介:本文对运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珠江模式”的形成和推广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上的突破使得广州地区的广播节目场域的权力关系被打破,广东电台通过一系列举措扭转了经济资本和技术资本上的劣势,并逐步重构了原有规制和生产流程,形成了新的适应场域竞争的习性,重构了本地区的广播节目场域,并引领了80年代中期国内广播电视场域的改革浪潮。
简介:以数码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正迅速向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一些未来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甚至宣称:“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纪”。这并非危言耸听。“数字化生存”对传统的新闻资料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新闻资料工作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难
简介:本文对官方舆论、民间舆论、海外舆论之外的潜在舆论进行了专题研究。潜在舆论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舆论品类,具有主体分散、隐匿流传、对象多样、趋利传播等特点。其功能不同于官方舆论,也有别于一般的民间舆论,是当前实施社会综合治理的新着力点。潜在舆论出自特殊的潜在舆论场,后者是潜在舆论主体便捷安全的运转场域。笔者主张通过立法和开放表达渠道、保护民众安全表达自己意志、改进官媒平台三方面来加强潜在舆论的化解和吸纳。
简介:互联网思维下的电视剧文化生成具有多屏幕交互,传播与互动同步,内容日益满足受众需求,多元文化合流以及类型化、周期性的特征。这种文化生成受到网络技术、电视营销模式、舆论领袖与群体模仿机制的影响。因此,电视业应把握这种文化生成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与观众互动,从网络中汲取营养,创新题材并充实文化内涵,以打造生命力长久的经典电视剧。
简介:传播学至今尚未在中国的学术场获得足够的地位和尊严,这使得清醒的传播学者更添了几分焦虑。对传播学知识生产活动的反思,可能从如下线路图思考,即,中国的传播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域、它位于什么样的社会时空里、有一批什么样的学者,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了怎么的问题、生产出了什么样的知识、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当中国传播学界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那么,创造传播学研究的事业辉煌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简介:所谓行业剧,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只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通俗地说,就是以一个行业的人群为主要表现对象,以这个行业中发生的事件为主要的表现场景,所有的情节都与这个行业的种种细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简介:社会场域的深刻变革与新媒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促使舆论格局发生巨变。以受众中心主义逻辑主导的民间舆论场日益活跃,逐渐与由传者中心主义逻辑主导的官方舆论场分庭抗礼。由于形成过程、关注角度、惯习的差别,两个舆论场呈现出错位分化与合意共生现象。本文尝试提出促使两个舆论场互动传播的建议。
简介:从2003年开始的15年是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场域建构和调整的时期,到2017年,该学术研究场域基本成形。从学术场域内的惯习存在情况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场域对内存在着明显的对研究主题、研究视角等方面的路径依赖,而对场域内主要的资本权力掌握群体并没有明显的跟随。场域构造过程中该核心学者圈的稳定性较好,但其内部的关联度却较低,对全场域的带动作用较差,该研究领域真正的学术共同体在当下还并未建成。
简介:在新疆石河子垦区143团场的新闻干事王仁斯,至今已辛勤笔耕30多个春秋,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全国许多家新闻单位已累计采用他的稿件达2600多篇。1983年以来,连续6年被农牧渔业部农垦局评为全国农垦系统优秀通讯员;1981年至今,连续8年被新疆日报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由于他成绩显著,被团场政治处评为198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报刊的网络化生存(三)
当前中国舆论场的宏观观察
场域理论视野下的“珠江模式”
“数字化生存”与新闻资料工作
论潜在舆论和潜在舆论场及其引导
互联网思维下电视剧文化生成解析
中国大陆传播学知识生产场域透视
都市化生存视域中的“行业剧”——“虚拟模具”与“临时心理感知结构”
错位分化与合意共生:两个舆论场的互动传播思考
场域理论视域下CSSCI中国政治传播学术史研究(2003-2017)
石河子,有这样一个男子汉——记一四三团场新闻干事王仁斯
不断变革自己的新闻生产方式 正确认识新闻策划的特殊作用 同质化时代传媒差异化生存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