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动词+宾语+补语”的述补结构,其中又可分为四小类:(A)“打头破”(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B)“还主人竟”(非持续动词+宾语+动相补语)。(C)“读偈不得”(及物动词+宾语+能性补语)。(D)“哭城颓”。(不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文章讨论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其来源,重点讨论了(A)(B)两类。(A)类不是兼语;从语法系统和概念表达方式的演变来看,这种述补结构只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B)类的“还主人竟”和“读书竟”有区别,“读”是持续动词,所以“读书竟”是主谓结构;“还”是非持续动词,所以“还主人竟”是述补结构。这四类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後来都移到了宾语之前。文章把认知和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变结合起来,对补语前移的原因作了解释。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述宾补”式 述补结构 语言结构 语法 兼语式
  • 简介: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身体。就像一个人,尽管他有聪明智慧的头脑,但没有比例匀称的身体,也许这个人也算不上是美丽的。这个道理大概也适用于对作文的认识。确实,没有一个好的载体,灵魂是难以寄托的。

  • 标签: 高考作文评分 语言 高考生 主题 句式 文字
  • 简介:文章指出通过分析占文字字形来探求同义词相同义项上的细微差异,也是古汉语同义词辨析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认为,古汉语同义词辨析中的古文字字形主要是甲骨文、西周金文,但其中形声字的字形是无益于古汉语同义词辨析的。利用古文字字形辨析同义词,必须与文献用例相结合,此外,还应当与其他辨析方法相互配合,互相证明。

  • 标签: 古文字字形 古汉语同义词 辨析
  • 简介:汉语习语构属于形义结合具有整体性、多用于日常交际、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形式上可分为实体型和图式型,语义上可分为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语用上可分为功能单一型和功能多样型。习语构在日常话语中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特征,如口语倾向和主观性特征、所在结构的两重性与习语构用法的浮现性特征、透明度与整合度特征、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特征。

  • 标签: 习语构式 规约化 主观性 浮现
  • 简介:本文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基础,对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的介词性框结构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其中既有句法结构方面的偏误,又有语义方面的偏误。前者主要表现为:框结构不完整,该用框结构的却没用,不该用框结构的却用了,框结构的句法位置错误;后者主要表现为:框结构误代,框结构的前置部分和后置部分配合错误,框结构出现冗余成分,框内成分的句法语义错误。针对上述偏误,文章从五个方面说明了其产生的原因:对"框"的结构特征了解不充分,对框结构""的特征把握不到位,中介语可渗透性特点的影响,中介语发生的认知基础,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说明的失误。最后,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 标签: 汉语中介语 介词性框式结构 偏误分析 构式
  • 简介:汉语方言语法中普遍存在着代词回指现象,回指代词与前置的受事名词形成共指关系。文章对方言这种回指现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并由此出发探讨处置的生成机制和语法特性。这对于汉语历时和共时语法系统的研究都具有启发性。

  • 标签: 方言 处置式 普通话 代词回指 古代汉语
  • 简介:文章在共时平面重点考察了框结构“非…不可”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考察结论是:在言语表达中,“非…不可”有“非NP不可”和“非VP不可”两种性质类别,可以有言说者或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非NP不可”只有言说者表达视角,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是:强调客观情态的[+推断性][+必须]语义特征。“非VP不可”有言说者和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有纯粹主观认识和强势客观推断两种语义类别。纯粹主观认识的表达为非估测表达,强势客观推断的表达为估测表达。“非…不可”的估测表达属于推断性强势估测。具有[+推断性]语义特征是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框式结构 “非…不可” 估测表达 语义条件 强势估测
  • 简介:本文针对近年来汉语中出现的动宾动词带宾语的用法逐渐增多的语法现象,提出了研究这一现象的5项基本原则,全面研究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3018个动宾动词,并对其中在中国内地已普遍可以带宾语的298个动宾动词分5大类17小类进行了语义的和语用的分析研究,指出,这一用法目前在汉语社会中正逐渐用开来,并可能会依照语言的类推规律,逐渐会为汉语社会所普遍认可。

  • 标签: 动宾式 动词 宾语
  • 简介: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教育在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始终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现如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仅着重于学生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同时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重视度。而层递教学作为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对层递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语文作文教学 教学模式 小学 应用 层递 独立思考能力
  • 简介: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审美体验既需要生命个体智慧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交融。因此,只有引领学生品味辨析文本语言,才能将学生置放在愉悦而富有个性的阅读实践中,引领学生感受母语文字的灿烂,为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本文铸造心境,在浸润中进行品读审美;据此联想,在体验中进行品读审美;多维解读,在辨析中进行品读审美;由此及彼,在移情中进行品读审美;补白拓展,在创新中进行品读审美,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 标签: 铸造心境 多维解读 由此及彼 补充拓展
  • 简介:我们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还是以写记叙文为主。如何才能写出漂亮的记叙文呢?有以下一些技法易学易用。一、欲扬先抑请看中考满分文《陌生人的善意》片段:……我和妈妈……搭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司机……有些胖……他几乎是窝在座位里,像一只慵懒的胖猫,有些邋遢…………妈妈的手机响了……她接通电话,大声笑道:"来啦!在路上!"……不一会儿,

  • 标签: 记叙文 卒章显志
  • 简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诗经·小雅·车辖》的名句,现已作为成语流行,意思是:向着高山仰望,沿着大路前进,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赞》中引用了这两句诗后。又加上了“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话,语意更趋完满。

  • 标签: 中国古代文人 偶像崇拜 命名法 司马迁 高山 诗经
  • 简介:强程度范畴是人们心理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比较分类的范畴化。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比较级强程度范畴内的副词"更"、"更加"和"越发"在语法结构和语义机制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 标签: 程度副词 构式 语义 “更” “更加” “越发”
  • 简介:“一M比一M+VP”构有实比和虚比两种类型,又可分为四种形式。该构的形式特征主要有“M”泛化、“一M比一M”固化等;句法功能方面,“一M”有指代性质,“比”有关系化趋势,“一M比一M+vP”的句法功能存在变异和萎缩现象;语义方面,“一M比一M”具有三个语义特征,VP有五种语义类型,整个构有两种构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成因;“一M比一M+VP”的语用特征主要表现在主观性和蕴含义两个方面;“一M比一M+VP”的形式和功能反映了其作为典型语法构的特征。

  • 标签: 构式 泛化 固化 变异 主观性
  • 简介:本文将科技文献作为主要考查范围,对政府公文和新闻语体文献也进行了考查,在扩大语料观察范围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关于名量合成词的有关结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名量合成词属于派生词,居后的量素是词缀。名量合成词具有较高的正式度和庄雅度,是应严肃语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名量合成词的量素后缀已有明显的领域分工趋向。

  • 标签: 名量式合成词 词缀 语体 庄雅度
  • 简介:本文从共时平面考察“V+上+数量”的语义功能和句法特征,并从认知角度分析“上”的用法及其与动词本义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最后从历时角度考察其演成过程。

  • 标签: “V+上+数量” 语义功能 语法化
  • 简介:长诗结构三──谈唐代三首著名长诗的结构赵仁珪凡喜爱读诗、写诗的人都知道,长诗最忌平冗散缓,一旦如此,读者便会越读越扫兴,始则想跳过几行,终则不能卒篇。诗写成这样,算是彻底失败了。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内容太平庸,只好小题大作,拉长篇幅,这里姑且不...

  • 标签: 《长恨歌》 《秦妇吟》 长诗 中国古典诗歌 《咏怀》 贾宝玉
  • 简介:所谓的亲历新闻报道,顾名思义是指报道者亲身经历某新闻事件后所写的新闻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有“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的纪实感。它似乎与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报道”有相似的内涵,只不过亲历新闻报道大多是纸质媒体上的文字作品罢了。

  • 标签: 新闻报道 异同 写作 新闻作品 新闻事件 亲身经历
  • 简介:《秘书礼仪》是文秘专业课程中非常富有活力的一个部分,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实践性以及学生主体性等特点。要发挥这门课的功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立体式”教学就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它的模式为“四段”:讲授——示范——训练——评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秘书礼仪》的“立体四段”教学能否收到实际效果,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关键。这就对教师的外在形象、自我表现意识、礼仪示范才能、设计教学场面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标签: 秘书礼仪 “立体四段式”教学 教师能力
  • 简介: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以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基准,在初步感受张承志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坚守”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感受张承志散文中浸润的精神魅力,达到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义理内容的能力。

  • 标签: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 课堂生成 认知能力 精神魅力 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