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对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哈姆莱特〉前传>中的王子形象、女性视角中的王子复仇的涵义及其与身体政治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作了详尽的分析与阐释.这一切都是在与莎士比亚的剧本的对比中进行的.本文以为,厄普代克对王子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并不纯然是他个人的选择,而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将感性生命置于抽象伦理观念之上的必然结果.这种全新的展示带有极大的暧昧性,既表现了复仇事件的复杂性,也使人们在价值评判中陷于困惑.
简介:当代生活日新月异,审美现象层出不穷、纷繁复杂,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加富有解释力、穿透力的美学理论来应对。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倡导的身体美学将身体作为审美感官并注重它在审美体验中的功能,比旧有的美学更多地关注了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于我们解释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具有较大的启发。但是,它的局限也是明显的,有待拓展的理论空间很大。本文首先介绍并分析身体美学的由来、学术意图、理论核心与基本缺憾,然后从‘使美学成为高尚的生活艺术”这一学术追求出发,重新界定了当代中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活动论’,最后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简介:<正>背景缘起背景缘起:特奥多尔·霍夫曼(TheodorHoffmann),退役海军上将,1935年2月27日生于德国古斯泰维尔的一个农业工人家庭,1952年参加东德人民军海军,先后担任舰队参谋长、司令、海军副参谋长、副司令、司令,1989年11月18日出任莫德罗政府的最后一任军职国防部长,1990年4月起任国家人民军总司令。在两德统一的前三天,即1990年9月30日退出现役。近日,霍夫曼将军来北京出席他的新书《最后一道命令》(中文版)发行式,笔者对其进行长达数小时的访谈,其兴致有三:其一,他是未动一枪一弹将当时华约各国中装备最精良的一支军队下令解散,并且使之和平融入西德联邦军队组成现在的德国国防军,而这种高度理解与完满结果,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鲜见的。其二,柏林墙是上世纪"冷战"的象征,其最终的倒塌又是"冷战"终结的标志。而霍夫曼将军恰是这一记入人类历史史册的大事件的见证人。其三,二战以后世界仅东西德、南北朝鲜和中国存在着分离问题,霍夫曼将军亲历的和平统一将不失为一块可能在将来帮助我们中国人的"他山之石"。在对将军的整个访谈过程中,其对历史和部属的负责着实令人敬重,可其为柏林墙护卫士兵的申辩却显得偏狭。笔者在访谈中,为了说明成年人必须为选择而承担后果与清算,屡屡将其逼进死角,以至白发老人一脸窘相满头虚汗的情形,至今想起仍于心不忍!而将军最后转交的当时在东德来讲绝对是"超级机密"的事关东德军队转型的几份文件,随附访谈之后,可为了解当时东德军队最后处境的不可多得的一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