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人类四大文明的角度来检视,不难发现中华文化最早由鬼神信仰发展出人文精神,这个枢纽蜕变来自夷夏两大部族文化的长期冲突与融合。夷夏两种文化自新石器时期即可看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并常通过激烈的军事冲突确立彼此共主与宾服的关系。商朝的族裔源头与文化传承都承接于东夷部族,鬼神信仰对东夷人生活具有主导性的意义,其最崇敬的至高神就是上帝。商朝统治阶层深信自身天命来自上帝的授权,而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灭亡商朝的事实裂解了长年被普遍认同的“血统天命观”,开启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观”。周建国初期,统治阶层对于天命的确保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从商朝的亡国到周朝的立国,不止是王朝的更迭交替,更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周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源头,其表现就在人们尽管依然有天命的信仰,却不再迷信鬼神,更相信人自身的奋勉与否,才是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华文化的理性化历程由此展开。
简介:新千年伊始,2000年1月13至1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了'环太平洋协会'的年会(2000PNCAnnualConference&JointMeetings,Berkeley)。'环太平洋协会'(PacificNeighborhoodConsortium,又称:太平洋邻里协会,简称:PNC)是一个对太平洋周边地区进行研究的国际性学术团体,但是其会员不仅仅来自太平洋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以研究太平洋为中心的广大环海地区之外的各国学术机构。因此,本届大会有包括世界各大洲的近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300多位学者与会,可以称得上是走入新千年之后的头
简介:陈垣的宗教研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关怀。在基督教研究中,陈垣的文化关怀体现在"使基督教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的基督教本色化观,认为基督宗教不可能也不会替代中华文化,只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可以并入他在研究各种外来宗教中体现出来的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的"中华文化观",即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外来宗教、文化无不融入中华文化,但是不能改变后者;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似地容纳外来宗教、文化,本身得以丰富,但是本质不变,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抗日战争时期,陈垣的"民族文化关怀"表现为用佛教道教著述,表彰遗民,阐扬气节,并论述宗教保存发展民族文化的观点,侧重的是中华文化的长久生命力。陈恒的文化关怀体现了陈垣对自身和国家民族处境的深刻思考,在现实中都有对应,基督教本色化观对应陈垣的宗教信仰以及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问题,中华文化观对应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观点,民族文化观对应外族入侵的文化保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分析陈垣的宗教研究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简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协会于2009年11月23日至25日在南宁召开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报告了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提出第二届理事会工作目标和设想。对《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章程》、《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会员登记办法》和《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常务理事、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产生办法》作出说明。会议还选举产生第二届常务理事、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公室,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武警总部编史办公室、国务院有关部委史志机构,副省级城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负责人90多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田嘉、副秘书长李富强,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出席会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冼祖元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大会上致辞。(钟志环)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会议在南宁召开@钟志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