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病都与痰瘀有关,如“怪病多痰”和“怪病多瘀”之说,可知痰瘀致病的复杂性。咳嗽是由于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作咳。若痰瘀交阻,壅塞气道,必定影响肺气宣发肃降,遂致咳嗽。由于津血同源的关系,痰和瘀的形成也有痰瘀同源的关系,有因瘀致痰而痰瘀同病,有因痰致瘀而痰瘀同病,所以在治疗上应痰瘀同治。
简介:目前由厌食、积滞、疳积引起儿童营养缺乏症的患病率相当高,有资料显示我国3.5亿儿童中80%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症.医学家认为此病除与缺乏合理均衡的膳食结构有关外,与小儿脾胃虚弱,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亦有密切关系.
简介:【摘要】
简介:辨析“煨”脓长肉与“偎”脓长肉。“偎”/“煨”脓长肉是中医外科特色疗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通过查阅文献认为,“偎”脓长肉指药疮交互作用;“煨”脓长肉多指温通气血,培补正气,促进创面愈合。广义的“煨”脓长肉与“偎”脓长肉意思接近,但临床应用中“偎”脓长肉更贴近临床实际。
简介: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病"的范畴,主要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或精神刺激导致脾胃虚弱,气血失调而成,中医认为胃脘痛与肝脾关系密切.
简介:糖耐量异常反映了由血糖正常到糖尿病的过渡阶段,是预示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运用中医理论及早对这一人群干预治疗,有助于延缓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文章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结合作者对本病的认识,对其病因病机、辨证思路进行探讨,提出从肾、脾、肝辨证分型的证治特点及中医治法方药组成。
简介:"肺热病"早在中就有论述.说:"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延及清*张聿青:"夫炎者热也,肺炎者肺热之谓也."可见本病实属温病之范畴,但在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过分依赖抗生素或激素,以致医误、药误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余根据多年临床和教学经验,将毒邪肺热病理论及治验总结如下,不适之处还请各位同道雅正.
简介:穴位有多大?这在解剖形态上,目前还无法弄清。在理论上,穴位的定位是十分清楚而固定的一个点,但在临床时,每次针同一穴,也极少有从同一针孔再次进针的,可见穴位又不在一个点上。国内的一些实验报告认识也不一致,其大小从2mm到2cm不等。这不但会给理论教学带来困难,也会使实际临床时束手无策。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尽早解决的问题。
简介: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患者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得以入侵,营卫失和或胃肠郁热,复感风邪,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通达,郁于腠理而发病。目前,中医治疗本病,主要从病因论治、从脏腑论治、从卫气营血论治、从八纲论治等方面着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简介:所谓经方,就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之方。在详细总结经方用药精准、药味简洁等特点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抓主证、用主方,随证加减,以及关注方后注释等使用经方的基本规律,以便更准确有效地使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1为什么要辨证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所谓“病机”,张景岳释日:“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审察病机,就是要审察疾病的本质关键,疾病的变化所在,疾病的发病原由和疾病的传变去向。概言之,就是辨证分析。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展示了许多辨证法则,如《素问·调经论》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经文中的阴阳、虚实、内外、寒热,实际上是八纲辨证的初步模式。《内经》的病证学,对于大量的复杂的病证,大多是以藏府经络为系统进行分类,如咳嗽,分五藏六府咳。
简介:
简介: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治未病'和体育运动的内涵进行解析,认为两者在研究对象、运动形式、目的和基本手段上具有一致性,是人类维系生存,增强体质、繁衍生息、防病治病、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一对互依、互动、互助、互补,共生共长的孪生体。
简介:《诸病源候论校注》一书是目前全面系统地对古医籍《诸病源候论》进行整理校释的权威版本。然而白璧微瑕,有些校注尚不精当,有待斟酌。试举五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简介:作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因素,疲劳以其高发性和致病特点的广泛性而备受关注。其病因多样,机理复杂,表现不一,且具有情景特异性。因此,正确认识疲劳和更好地解决疲劳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药学历史悠久,疗效卓越,对疲劳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现代中医对疲劳的认识主要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加以论证并由此遣方用药,本文则从中医"精气神"的角度来探讨疲劳的内在机理,并以此寻求改善疲劳的方法,以期为疲劳的治疗提供思路。
简介:经方是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最佳用方,学用经方探索其用量是基础,思辨其用量是深化,变通其用量是提高,熟悉其用量是目的。临证只有恪守经方用药用量的基本思路,遵循经方用量治病的基本要则,掌握经方因证调配用量的基本应变思维,熟悉经方用量与辨治病证之间的基本应用细则,以此才能运用经方取得最佳治病效果。
简介: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循证中医学,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能为中医临床、中医政策决策、中医教育等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循证中医学实施之关键是最佳文献评价方法的确定.
简介:<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人们习惯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管理,规模效益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科学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减少浪费,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提高防病治病效益的突破口。特别是处在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
简介: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是机体正气抗御病邪和机体内在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发热的原因不同,因此其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高热和中热多见于外感发热;低热多见于内伤发热。
从痰瘀同源论治慢性咳嗽
小儿厌食积滞疳积论治经验
水土合德论治肝硬化腹水
论“煨”脓长肉与“偎”脓长肉
从“肝”论治消化性溃疡
从肾、脾、肝论治糖耐量异常
毒邪肺热病辨证论治
论腧穴的三维结构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论治
论经方的特点及其应用规律
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
论中医医院战略管理与改革
论体育运动与“治未病”
《诸病源候论校注》商榷五例
从中医“精气神”角度论疲劳
《中医辨证论治学》出版发行
论经方用量与经方疗效
论循证中医学实施之关键
论新时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论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