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人类脊椎的生理机能及病理改变,首次提出病变椎体的诊断新观点——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性位移,同时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脊椎(尤其是胸椎)病变的相关性,结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是脊柱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性位移导致体表内脏之间的平衡系统:神经、体液、经络等传导反馈系统的不协调而引发的一组非器质性病理改变综合征。并创新性地制定了一套针对此类疾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案——闭合松解术加手法整复综合疗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一现代医学棘手的难题录求到了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关性 生物力学 脊柱综合征 分类 胸椎纤维位移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整脊调曲法治疗腰痛或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腰椎椎曲的相关性。方法:以理筋、调曲、练功为治疗原则,采用药熨、骨空针刺加普通针刺、推拿调曲、牵引调曲等整脊综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以恢复患者腰椎的生理曲度为主要治疗目标,观察402例腰痛或腰腿痛患者的疗效腰椎椎曲恢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总有效率98.75%,其中治愈+显效率89.55%,椎曲恢复优良(Ⅱ级以上)率73.63%,平均14个月随访优良率91.1%。结论:腰痛或腰腿痛患者的疗效腰椎椎曲密切相关,坚持功能锻炼能维持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腰痛 腰腿痛 临床疗效 椎曲 相关性
  • 简介:1.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邵振海等人提出了“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概念,认为上腰段的脊神经后支受到牵拉、卡压等刺激是发生下腰痛的原斟。这一学说现已基本得到公训。现在更常用的名词是“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2.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特点:疼痛多为持续性,痛区可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大腿后外侧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椎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症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在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脊神经后支发出平面)的棘突、小关节、横突有压痛,深压时可向主诉痛区放射;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主诉痛区的X线、CT、MRI多为正常。

  • 标签: 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整脊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性别、年龄、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方法选取颈椎矢状位MRJT2WI成像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受压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在颈椎MRJ成像上测量颈脊髓受压比例,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桥脑交界处矢状径(M),计算a/M值来评估颈脊髓受压程度;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应节段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以及颈椎曲度(Borden’s弧弦距、C2—7Cobb角双线法);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结果①各测量值随着颈脊髓受压加重而逐渐减小,椎间隙前高、椎间隙角度、a/M比值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比值椎间隙前高呈正相关(R=0.296,P〈0.001);a/M比值弧弦距呈正相关(R=0.241,P〈0.001);a/M比值颈脊髓受压比例呈负相关(Ri.0.821,P〈0.001);两种颈椎曲度测量法弧弦距C2—7Cobb角成正相关(R=0.840,P〈0.001)。③经多元线性回归获得a/M比值的预测方程,其F=I1.307,R=0.434,P〈0.001,其中椎间隙前高、年龄和颈椎曲度(弧弦距)是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结论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的标准;通过颈椎x线片的颈椎间隙、颈椎曲度的变化对颈脊髓受压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曲度 椎间隙高度 脊髓 影像学测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肌的作用及其与人类腰曲形成的关系。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8例,分别以站立位及端坐1h后摄侧位X线片,进行腰椎长短对照,并以站立位及步行(跨步)位摄正位、侧位X线片对照。结果:端坐1h后较原站立位侧位X线片显示短缩,平均为1.2cm,跨步位显示腰椎向同侧旋转,同时腰曲加大。步行带动腰椎向前弯曲并随左右下肢运动而旋转、侧弯,其主要作用力来自腰大肌。结论:腰大肌的伸缩是腰曲形成和改变的主要运动力。腰椎在站立和端坐下有伸缩运动。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X线检查 伸缩运动 生理机制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技术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椎旁肌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德国生产的西门子SIEMENS.NOVUS.MRI检测扫描仪,对AIS患者49例,男11例,女38例,年龄6.22岁进行凸凹侧椎旁肌的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左右椎旁肌群大小、形态变化,(主要是竖脊肌、腰大肌)凸侧椎旁肌较凹侧变短、增粗,凹侧椎旁肌较凸侧不同程度变细、变长,以顶椎区最明显。结论AIS患者顶椎区椎旁肌的肌耐力较差,容易疲劳,尤其是凹侧更为明显,相对来讲凸侧肌肉厚,力量较大,故此,即使凹侧经过大量有效的锻炼,还是拉不过凸侧的劳损点的拉力。相反,松解凸侧劳损点,能迅速降低凸侧拉力,调整相对力的平衡,对纠正脊柱侧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 磁共振成像 青少年 椎曲 平衡
  • 简介: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肩肱关节运动的关系。方法:选肩部无损伤疾病的青春期男女21名,分别在肩肱关节中立位,外展45°-90°,上举135°-180°的状态下,摄x线肩关节正位片,依次测量上述运动下肩胛骨活动度。结果:肩肱关节外展45°起至上举到1800肩胛骨同时外展25°-75°.结论:肩肱关节外展运动必须有肩胛骨外展活动才能完成。

  • 标签: 肩肱关节 肩胛骨 外展 X线照片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颈椎椎曲紊乱之颈椎病病因。方法:通过X线颈椎侧位及包括上段胸椎之正位像观察,测量导致颈曲改变之颈胸椎正位像之侧凸度数。结果:448例颈曲改变之颈椎病X线片显示,占87%有上段胸椎超5度以上侧凸,表明胸背损伤是颈椎骨关节紊乱主要原因。

  • 标签: 胸椎 颈曲 颈椎病 X线片 正位 改变
  • 简介:应上海科技出版社之邀,对少林寺武术伤科方书作一收集校释,为使读者更好了解这些方书的学术经验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武术伤科和少林武术武术伤科形成的社会及学术背景作一探讨。

  • 标签: 武术伤科 学术成就 少林寺 中国 秘方 学术经验
  • 简介:当今,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以及材料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者脊柱、骨关节医学的进步,为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发展机遇。在包括非创伤治疗技术、微创治疗技术、脊柱、骨关节常规显露手术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内植物临床应用的报道,提出了很多进步的观点。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颈肩腰腿痛 辨证论治 正骨 微创治疗技术 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