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一般治疗组、针灸+一般治疗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一般治疗组,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疗效,对照有效率、治愈率。结果:治疗7d、15d、30d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后有效率达到100%,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较好。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远期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一般治疗组、针灸+一般治疗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一般治疗组,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疗效,对照有效率、治愈率。结果:治疗7d、15d、30d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后有效率达到100%,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较好。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远期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神经的位置进行具体量化,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腮腺改良术切口,对 5具( 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尸的腮腺咬肌区进行精细解剖,分离修洁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各项数据并运用表盘技术在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的定位观察,以上数据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面神经分叉前宽度为( 3.49±0.52)mm,出茎乳孔部至分叉处长度为( 19.37±0.70)mm,平乳突尖平面面神经距乳突外缘深度为( 20.84±1.45)mm,面神经走行位于表盘的 7-8点之间( 36.5±4.4)。结论 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面神经进行了解剖、测量和定位,为临床腮腺手术中循顺行法剥离面神经及其分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神经的位置进行具体量化,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腮腺改良术切口,对 5具( 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尸的腮腺咬肌区进行精细解剖,分离修洁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各项数据并运用表盘技术在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的定位观察,以上数据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面神经分叉前宽度为( 3.49±0.52)mm,出茎乳孔部至分叉处长度为( 19.37±0.70)mm,平乳突尖平面面神经距乳突外缘深度为( 20.84±1.45)mm,面神经走行位于表盘的 7-8点之间( 36.5±4.4)。结论 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面神经进行了解剖、测量和定位,为临床腮腺手术中循顺行法剥离面神经及其分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为主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166例医院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常规药物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共计83例)与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共计8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分期针刺治疗有助于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状况,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60例多发性神经炎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多发性神经炎治疗效果;运动障碍改善时间、感觉障碍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感觉、肢体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多发性神经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障碍改善时间、感觉障碍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肢体感觉、肢体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感觉、肢体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均未出现不良作用。结论常规西药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肢体、感觉和神经功能障碍,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颞骨岩部颈内动脉及面神经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 ,为颞骨岩部入路临床外科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 10例 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采取颞耳后入路解剖法,暴露颞骨岩段颈内动脉和面神经各段 ,观测并测量面神经各分段的长度,颈内动脉水平段和垂直段的长度,颈动脉管内口和外口距耳蜗最近点距离。结果 面神经内耳道段长度 10.33±1.77 mm,迷路段长度 4.05±1.19 mm,鼓室段长度为 10.74±1.92 mm,乳突段长度 11.05±1.1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长度 17.17±3.72 mm,垂直段长度 10.65±1.01 mm;颈动脉管内口距耳蜗长度 19.64±1.48 mm,颈动脉管外口距耳蜗长度 2.24±0.43 mm,左右两侧相关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面神经颞骨岩部内乳突段最长,迷路段最短,耳蜗位于岩大神经和面神经迷路段之间的夹角内。临床外科手术操作中,以颈动脉管内口为参照点,向后方磨除颞骨岩部骨质保护耳蜗的安全距离范围为 19.64±1.48 mm,手术操作接近该距离末端时应停止操作或改变磨除方向,避免损伤耳蜗等重要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从2022.4-2023.6期间,本科室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患者奇偶数序号进行分组,常规组(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分别40例。观察比较2组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面神经麻痹患者疼痛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面神经麻痹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具有突出效果,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使其症状得到快速恢复,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