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24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全部源像在AW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肺透明化重建(VR)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分别得到MPR,VR,CTVE图像。结果本组24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中恶性肘,瘤20例,良性4例,病变位于气管13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5例,隆突上方2例;宽基底16例,窄基底8例:不规则生长14例,环状生长2例,偏心8例;12例外侵与邻近结构粘连,4例轻度向外生长,但未累及周同结构,8例在管壁上并向腔内突出;1例脂肪瘤为低密度影.不强化,良性肿瘤密度较均匀,中度强化,恶性肿瘤密度欠均匀,强化亦不均匀;气管肿瘤姑息治疗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9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对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可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是一种准确且无创性诊断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取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重建诊断痛风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的患者均为2020年全年本院收治的疑似痛风结节患者共计82例,针对全体患者先后使用常规CT检查以及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结果 双源能谱CT的灵敏度92.86%(65/70)、特异度58.33%(7/12)、准确率87.80%(74/82)均显著高于常规CT组灵敏度61.43%(43/70)、特异度75.00%(9/12)、准确率60.96%(50/82)。结论 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和重建本身能够有效地应用在痛风结节的影像学检查方面,能够很好地分辨关节周围的结节性质,在对于痛风结节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准确度也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法医临床鉴定中对于肋骨骨折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将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肋骨骨折案例100例入组,实施螺旋CT三维重建、X线检查、常规CT检查,对比肋骨骨折结果、图像质量、统计结果,分析检出率。结果:本次100例案例骨折210根,螺旋CT三维重建、X线检查、常规CT检出率存在差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更高(P<0.05),100例肋骨骨折案例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X线检查、常规CT检查图像质量有明显差异,螺旋CT三维重建清晰显示比例较大,X线检查、常规CT检查清晰显示比例更小(P<0.05)。结论:法医临床鉴定中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薄层CT重建方法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经薄层CT检查有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5mm)、薄层CT重建(1.5mm),分析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两种CT扫描图像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良性和恶性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薄层CT影像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1)常规CT扫描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检出率均低于薄层CT重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方法对边界清楚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肺部磨玻璃小结节40例,良性肺部磨玻璃小结节80例;薄层CT重建扫描结果显示,恶性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影像征象和形态学与良性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层CT重建的空间分辨率高,可清楚示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边界、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提高了对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对病变的良恶性性质进行准确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对象为胸部外伤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120例,将所有患者分成两个组别,一组为实施X线进行检查的组别为对照组(60例),另一组为实施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的组别为观察组(60例),之后分析不同诊断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单发肋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肺挫裂伤、气胸及胸膜腔积液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P<0.0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皮下气肿检出率与X线诊断比较无太大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部外伤患者的诊断中使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其诊断价值较高。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螺旋CT三维重建运用至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取的85例踝关节骨折病患资料,术前85例病患均行螺旋CT三维重建和X线片扫描,术中分型作金标准,并比对螺旋CT三维重建和X线片运用于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诊断结果。结果在PAB型骨折中,螺旋CT的准确率、灵敏度100%、100%比X线片89.41%、71.42%高;在PER型骨折中,螺旋CT的准确率、灵敏度98.82%、94.11%比X线片85.88%、72.22%高;在SAB型骨折中,螺旋CT的准确率、灵敏度100%、100%比X线片87.05%、82.60%高;在SER型骨折中,螺旋CT的准确率、灵敏度97.64%、95.83%比X线片84.70%、66.66%高(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中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检出骨折分型,具较高的诊断率与灵敏度。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R.R间期间隔及不同重建层厚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6名健康体检者,分别以2%、5%及10%R-R间期间隔重组获得全心动周期图像;不同重建层厚(O.5、1、2、3mm)全时相重建,并测定各间期间隔及不同重建层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分别采用不同重建层厚进行心功能分析时,0.5、1、2mm层厚所测得心功能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庄1.95,P〉0.05)。0.5、1、2、3mm层厚所测得心功能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肚3.05,P〈0.05)。②采用不同R—R间期间隔重建行心功能分析,10%间隔重建用时最短,但不同间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可以评估左心室功能,2mm及以下层厚、不同R—R间期间隔重组均能准确评价左心功能,但以2mm层厚、10%R-R间期间隔重组相对节省时间,而且对于左心功能影响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最佳重建相位窗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对原始数据进行R-R间期75%及10%~90%(间隔10%)多个时相重建,按心率≤65bpm和>65bpm分为2组,图像质量分为3级.结果第1组图像质量为Ⅰ级的冠脉比率(82.2%)显著高于第2组(47.4%),Ⅲ级者则相反(5.3%和22.4%).两组中图像质量为Ⅲ级的冠脉共计45支,占总数的12.5%.LAD、LCx和RCA在75%相位窗显示最佳者居多,随心率增加,75%相位窗显示最佳者减少(第1、2组分别为92.3%和61.4%).15支冠状动脉在不同相位窗重建互相弥补.结论对于大多数心率≤65bpm者,各支冠状动脉能同时在75%相位窗最佳显示;最佳重建相位窗和互补相位窗的选择可提高冠脉的显示率.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06-2012-1160例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经平片和普通CT扫描检查未清楚显示损伤情况,后所有患者进行MSCT扫描,利用专业工作站进行MPR(多平面重建)和VR(容积再现)的三维重建.结果经MSCT三维重建具体诊断为:单处肋骨骨折损伤22例,多发肋骨骨折损伤38例,伴肋软骨骨折损伤5例,伴胸骨骨折3例;共155处损伤,完全骨折122根,不完全骨折33根;其中4~10肋骨折比例77.42%明显高于其他位置,腋段骨折比例50.79%明显高于前肋、后肋骨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的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GE希捷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因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10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对其进行医学研究,其进行骨关节治疗的患者全部都经过手术证明其患有骨关节损伤,通过普通常规CT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后再利用64排GE希捷三维重建技术对其进行检查,比较不同的骨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常规CT和64排GE希捷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之后的准确率。结果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查之后,发现患者使用普通常规CT的检查结果远远不如64排GE希捷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之后的结果准确,其两种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指导临床是否再手术及康复训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影像检查及相关的声学检测。所有患者均行DR内听道像及耳镜检查,其中8例行CT三维重建。结果43例DR内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全部植入且沿耳蜗螺旋自然弯曲,无滑脱、扭曲,术中、术后的声学检测正常;2例DR內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未植入完全,术中检测声阻抗正常,术后恰当刺激神经反应遥测可引出;1例患者内耳先天发育为Mickel型,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蜗内电极位置过深,部分自鼓阶滑脱,部分在底圈与中间圈移行处扭曲,且电极不工作,声学检测不能引出,需行再植入术,另3例CT显示蜗内电极连续,最后一对电极位于圆窗开口处,形态、走行无异常。结论DR内听道像廉价、直观监测蜗内电极位置、形态,应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检查;CT可以提供确切的异位信息及内耳、中耳畸形的情况,两者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和康复训练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磨牙区缺失牙种植术中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78例磨牙区缺失患者,均行牙种植术。摸球法分组A组(39例)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下设计种植体,B组(39例)常规CT下设计种植体。比较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种植牙成功率为97.83%,高于B组的82.22%(χ2=4.587,P=0.032);②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7.030,P=0.000)。结论磨牙区缺失牙种植术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提升种植牙成功率,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