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正>9月20日,’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SHANGHAIINTERNA-TIONALSHAKESPEAREFE-STNAL)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隆重开幕。这次历时一周的盛会,是1984年“中莎会”成立和1986年首次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以来,在中国莎学研究、莎剧演出历史上的又一创举,有着继往开来的深远意义。本次戏剧节的中心活动是莎剧演出。参加本次演出的,主要有九个节目,它们是上海人艺的《奥赛罗》、上海戏院学院的《亨利四世》、上海儿艺的《威尼斯商人》、哈尔滨歌剧院的《特罗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上海越剧院的《王子复仇记》、古蔽屏风表演班与上海现代人剧社合演的《哈姆雷特》,以及英国索尔兹伯里剧团与爱丁堡皇家书院剧团合演的《第十二夜》,英国利兹大学戏剧系演出的《麦克白》和德国纽伦堡青年剧团演出的《罗密欧与朱利叶》。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莎剧 《哈姆雷特》 莎学研究 《麦克白》 《威尼斯商人》
  • 作者: 作者  胡安文
  • 学科: 文学 >
  • 创建时间:2023-05-25
  • 出处:《中外文摘》 2023年第5期
  • 机构:大上海,在长江和大海的冲撞后、黄浦江和长江口的回旋下,挽留了一片沉淀,派生出一股奇怪的力量,才铸成了今天与世瞩目的辉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9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个体时代,一些本地作家开始在文学中挖掘“上海特性”。有趣的是,挖掘对象恰恰是以前上海文学中较为缺乏的东西,即中产阶级传统。最初的创作是程乃珊的《蓝屋》、《女儿经》,之后有大量上海作家加入,如王安忆、王晓玉、赵长天、沈善增、陈丹燕、孙颐、王周生、殷慧芬等。其中,王安忆的《“文革”轶事》,程乃珊的《蓝屋》、《女儿经》、《金融家》,王晓玉的《上海女性》系列(包括《阿花》、《阿贞》、《阿惠》等篇)、《紫藤花园》以及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等等,是较重要的作品。

  • 标签: 上海文学 全球化 《上海的风花雪月》 《女儿经》 想象 怀旧
  • 简介:尽管《繁花》的意义已然超越上海,不应仅仅被视作一部地方性小说,但上海无疑仍是理解《繁花》的基本门径。小说巨细靡遗地营造出一座纸上的上海城,并借助上海城市空间,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叙述方法。而尽管已有不少论者对小说中经过改良的上海方言与承担叙事功能的对白多有论述,但关于"上海方言"而非一般对白如何成为叙述的有机力量,还有继续讨论的空间。金宇澄以上海为方法,在丰富小说文体的同时打开了理解记忆与历史的多元可能,足可称誉;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如何能够继续作为一种小说方法,仍有待追问。

  • 标签: 《繁花》 金宇澄 地方性 空间 方言
  • 简介:我读从文家书,对他五十年代中后期写自沪上的几封信很感兴趣。一个发起过京海论争的京派作家,在远离这个大都会这么多年之后,是上海改变了,还是他改变了呢?沈从文似乎还是沈从文。他的感受是"我过去不欢喜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不欢喜"(1957.4.30致张兆和)。但这次他把上海是落实在纸面上了,活的,一支生花妙笔描述了他眼中的城市情景。你可以具体触摸到他不喜欢的究

  • 标签: 沈从文 张兆和 五十年代 上海人 京派作家 城市形象
  • 简介:<正>这个涉及对陈思和等八人的批评刊载于《上海文论》1988年6期,篇名《草丛中的漫步》,作者王彬彬,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王彬彬的批评从他的老师陈思和开始。他认为陈思和的优势在于文学史知识的相对渊博,但副作用在于对历史知识使用得太灵

  • 标签: 陈思和 批评 研究生 副作用 文学史 知识使用
  • 简介:阔别八年夫妻重逢1946年初冬,冷雨后难得晴朗的下午。二十八岁的母亲陶爱仁比往日稍早一些回到了国际饭店旁协和里的婆家。自十九岁嫁入夫家后,母亲就一直生活在这座老少三代同栖一处的弄堂房子里。推开厚重的黑铁大门,穿过长着青苔的天井,正面就是一间幽深宽大的客堂。

  • 标签: 哀伤 无奈 上海 国际饭店 母亲
  • 简介:从7月开始,著名艺术家田太权将带着他的观念摄影新作《7010》在上海做首展。田太权对这套系列作品的阐释是:以图片方式.表达“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并长期关注人类的终极问题,呈现的是人类消失或者地球毁灭后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人类文明的遗迹。

  • 标签: 上海 人类文明 观念摄影 终极问题 艺术家
  • 简介:黄碧云在短篇小说《丰盛与悲哀》中"本事"一节开宗明义地写道:"我想讲一个关于上海的故事……"在文中,她更是借叙事者在上海的游踪,道出:"去了常德公寓。他

  • 标签: 上海电影 制造老 对照记
  • 简介:<正>我像从梦中醒来一般。揉揉眼已近不惑之年,青少年时代那些许多生活的画面,差不多都让岁月的流水从心底洗去,惟有三十年前二团七营三连那桩上海女知青失踪案,却象铆钉一样牢牢地钉在我的心扉上。1974年4月2日晚是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七营三连上海女知青朱美华失踪的日子。朱美华失踪案在当时成了二团的头号新闻,因为她的失踪惊动了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云南省革委、昆明军区

  • 标签: 七营 生产建设兵团 昆明军区 三连 一只手 三实
  • 简介:<正>中国共产党党员、无产阶级战士彭柏山(原名彭冰山)同志的追悼会,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大厅举行。彭山柏同志遭受林彪、江青一伙极左路线的迫害,于一九六八年四月三日在河南郑州含冤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 标签: 中国共产党党员 无产阶级 上海 极左路线 河南 战士
  • 简介:我刊2013年第4期刊登了《为什么是这个柳青——答吴心海先生》一文,吴心海先生在读过此文后给我刊写了一封信,现择其信中重要内容予以刊登。

  • 标签: 《上海屋檐下》 时间 延安 刊登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