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地方志或方志可以分解成"方"+"志"。由于历史上社会文化制度的不同,中国和西方社会治理结构的"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区性的"方",在西方则表现为封建庄园采邑和教区性的"方"。地理大发现后,伴随着殖民主义所产生的西方人类学民族志将视线转向异国异族的"他乡""他方",由此产生了各自相对应的实证记录文献。文章考察了中西方语境中"志"与"方志"的语言转换和文化理解,比较了中国方志与西方地方史(志)、西方人类学民族志背后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特征特点,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提出建立中国版人类学民族志,并提出适应走出去战略的中国方志发展转型,将相对于以中国为天下的"地方"志改造为相对于以世界为天下的"方"志,方志既要吸纳人类学"走出去"的外向思维,也要吸纳人类学"走下去"的田野思维,以此改造传统封闭的地方志,增强方志的活力及其文化学术价值。
简介: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中心校的引领作用,以励志教育为特色,以孝德教育为品牌,以德育建设为基石,不仅在为学、办校上精益求精,更在为人、立人上进行高位规划,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动力之源和精神乐土。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989年征集的清乾隆祭蓝釉描金粉彩御制诗方瓶,成型工艺复杂,体现了当时御窑高超的制瓷工艺;其装饰展现出"洛可可"风格,代表了乾隆朝瓷器生产的时代美学风标;瓶上的粉彩花卉融合了中西两种绘画方法,具有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花鸟画画风;所题乾隆御制诗《榴花》和《题恽寿平画:山茶》,收入乾隆二年(1731年)《乐善堂全集》。据清宫档案记载推测,方瓶烧成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二年至五十年(1757-1785)左右,为宫中陈设器,当初应为成对生产。督陶官制度对御窑瓷器的烧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以唐英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忠于皇权使命的督陶官的监造,保证了包括御制诗类题材在内的御窑瓷器的优良品质。
简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艺术领域,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表现形态:明朗的清晰之美和神奇的含糊(朦胧)之美。苏轼的著名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两种表现形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西湖景色,在晴天红日之下,“水光潋滟”明朗而清晰;在雾雨迷漫之中,“山色空濛”,神奇而含糊。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引起人们的妙思逸想,情感愉悦。但是,审美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作为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那种奇幻神秘含糊之美,却更为人们所喜爱,黄山云海,钱江潮头,庐山烟霞……灵幻飘缈,朴朔迷离,常常钩人魂魄。明人浦祊在《游明圣湖(即西湖)日记》中写道:“二十三日,晨钟初歇,披衣启户,细雨溟蒙,湖光山色,不甚分明,模糊中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