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83例冠状动脉CTA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方法。结果180例均完成了检查,图像均能用于影像诊断,3例80岁以上的老人屏气不好,未完成检查,5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1例发生渗漏,利多卡因后肿胀消退,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全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患者的密切配合以及良好的认知能力是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患者心肌桥厚度、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80例患者中,29例(69处)患者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平均厚度为(3.16±1.24)mm,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5处,收缩期轻度狭窄6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4处。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准确测量出心肌桥厚度,通过重建技术可对其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20排低碘浓度和低管电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太原市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ACS的患者200例,分别采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检查,分析CTCA成像诊断靶血管狭窄的价值。结果CTCA诊断靶血管平均节段与CA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125,P=0.869)。以CAG诊断靶血管位置为标准评估CTCA,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96.7%、76.8%和98.2%。CAG与CTCA诊断靶血管管腔直径的各节段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S患者行CTCA成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高,诊断靶血管位置和狭窄程度与CAG相当。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它们在ACS诊断中的表现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这50例ACS患者中,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心电图能够提示可能的心肌缺血或损伤情况,而冠状动脉造影则能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在ACS初步筛查上具有较高敏感度,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结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ACS诊断中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疗水平。结合两者的结果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状况,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在ACS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应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水平。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患者实施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临床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高于心电图,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率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oryarterybypassgrafe,CABG)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耐受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0例,其中同期行CEA、CABG(观察组)与分期行CABG、CEA(对照组)各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单支颈动脉阻断时间、桥血管血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颈动脉狭窄处内径、流速及LVEF,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13.51±36.75)minvs(196.34±30.42)min,P〈0.01],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0±0.75)dvs(2.53±0.94)d,(24.16±6.57)dvs(36.24±12.53)d,P〈0.01)]。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LVEF明显升高,流速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LVEF、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CEA、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疗效与分期手术相当,且前者只需进行1次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还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然而其手术时间延长,需注意手术适应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心病 颈动脉狭窄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脉病变最基本的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一直以来,心血管领域关于冠心病的认识都是基于这项检查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动脉狭窄程度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观念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易损斑块绝大数会引起血管腔的轻、中度管腔狭窄。轻、中度管腔病变比解剖上及功能上重度管腔病变引发的心肌梗死风险更高。然而,随着近年医学观念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这个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梗死 斑块 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0名疑似动脉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AG和CCTA检查。此外,我们还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动脉疾病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价格、阴性预测价格和冠状动脉造影的一致性进行了评估,因此,在病理程度完全不同、斑块性质各异的患者中,对这两种测试的检测率进行了比较。两种检查策略的检出率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重要区别(P>0.05)。CCTA在诊断动脉疾病方面具有与CAG相同的诊断价值,而且CCTA的侵入性更小,更适合诊断动脉疾病,因此它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大样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资料,探讨国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CCAA)的分类与检出率,并简单总结“恶性”异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在阜外医院行CCTA检查的165 133例患者资料,对检出的单纯CCAA按照冠状动脉起源、开口数目及终点异常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异常的检出率。起源异常包括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无冠状动脉窦、主动脉或原冠状动脉窦周围、肺动脉以及回旋支起自对角支;开口数目异常包括单支冠状动脉(SCA)、圆锥支单独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前降支与回旋支双开口;终点异常为冠状动脉瘘(CAF)。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SCA、多个或较大的CAF定义为“恶性”异常。结果在165 133例CCTA检查中,共发现CCAA 2 148例,检出率为1.301%,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 302例(0.789%)、开口数目异常298例(0.181%)、终点异常548例(0.332%)。在起源异常中,检出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700例(0.424%),其中179例血管开口或近段管腔受压而不同程度狭窄,7例不合并冠心病但有明确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改变。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状动脉窦、主动脉或原冠状动脉窦周围分别检出48(0.029%)、531例(0.322%)。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共检出20例(0.012%),均为左主干起源于肺动脉,均表现为左、右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左心室增大,5例无冠心病但有明确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改变。冠状动脉开口数目异常中,SCA、圆锥支单独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前降支及回旋支双开口分别检出102(0.062%)、53(0.032%)、143例(0.087%)。102例SCA中,仅有1例表现为心肌缺血且无合并冠心病。CAF共检出548例(0.332%),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检出率最高,为458例(0.277%),冠状动脉-心房瘘、心室瘘分别检出22(0.013%)、60例(0.036%),另有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瘘6例(0.004%)、冠状动脉-上腔静脉瘘2例(0.001%)。结论CCAA并不罕见,其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最常见,对“恶性”异常的CT表现需格外注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异常 单支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瘘
  • 简介:目的评价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ashspri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患者行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Flash双源CTCA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统计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射线剂量。结果①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性93.2%,特异性96.8%,阳性预测值86.0%,阴性预测值98.5%。基于血管水平分析,敏感性97.9%,特异性83.8%,阳性预测值88.7%,阴性预测值96.8%。基于患者水平分析,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CA高度一致。②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不可诊断血管节段占右冠状动脉的3.4%,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回旋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低于1.0%。③射线剂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1.72±0.10)mSv。结论Flash双源CTflashspril模式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图像质量好,运动伪影小,有效射线剂量低。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大螺距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CA检查显示MB-MCA共35例,共有41处病灶,诊断率为50.0%;CAG检查显示MB-MCA共16例,共有16处病灶,诊断率为22.9%,前者优势显著,且CTCA在病灶各处分布检出率上均高于CA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而言,CT冠状动脉造影可较好的显示其解剖位置、长度、形态等情况,诊断率高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无创,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CT CTA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采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1.1%。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仅能够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钙化、心肌桥情况,还具有空间、时间及密度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后处理技术强大、无创伤性等优势,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