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建设对急性缺血性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救治,观察组100例,给予中心建设救治。比较两种方式对急性缺血性救治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卒中中心建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救治时间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缺血性病患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病例,选取9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探究组行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对比组行基础护理管理。结果:探究组的病患SAS、SDS评分都低于对比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比组都更高;探究组病患复发4例,占比为8.70%,相较于对比组的9例、19.57%复发更少。结论:在缺血性病患采用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效果更好,有效改善病患的预后以及复发情况,病患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更高,复发更少。此种护理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个案管理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提供有关各种确定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证据的概述,并提供降低中风险的推荐。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每位作者先前在相关课题领域中的工作提名,并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涵盖时间段为2001年最后一次回顾发表到2005年1月),参考先前已发表的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概括现有的证据,指明现有知识的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标准的AHA标准做出简明的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在撰写过程均有很多机会对推荐进行评论并认可这份声明的最终版本。在AHA科学咨询与协调委员会批准之前,本指南已进行过广泛的同行评议。结果:对评价个体首次中风险的流程图进行评价。根据进行干预的可能性(不可干预、可干预或潜在可干预)和证据的强度(证据充分或证据不太充分)。对首次的危险因素或风险标记物进行分类。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出生体重低、人种/种族和遗传因素。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主动或被动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和体脂分布。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障碍、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升高、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升高、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对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中一级预防的资料进行回顾。结论:有大量证据确定增加首次中风险的各种特殊因素和提供降低这种风险的策略。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卒中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与缺血性患者颅内动脉粥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 ICASB)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评定ICASB。应用单变量分析确定不同ICASB评分组间的基线资料,然后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CT与ICASB的独立相关性,同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CT水平与ICASB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91例急性缺血性患者,男性161例(55.3%),年龄(64.5±8.4)岁;位血清PCT0.053 μg/L。根据ICASB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0分组(155例,53.3%)、1~3分组(95例,32.6%)和>3分组(41例,14.1%)。单变量分析显示,ICASB评分较高组年龄、血清高半胱氨酸和PCT以及糖尿病构成比显著较高,而心房颤动患者的构成比显著较低(P均<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较高是ICASB评分较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第4四分位数对第1四分位数:优势比2.015,95%置信区间1.052~3.927;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ICASB评分呈正相关(r=0.253,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与ICASB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降钙素原 颅内动脉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青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青年中一旦发生将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然而我国防控对象主要针对的是中老年患者,青年是脑卒中防治中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本文重点阐述了青年的特点、研究进展及防控现状,指出关注青年的重要性,并且希望业界聚焦青年的防治,未来能精准施策,制定出针对青年病因及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指南以完善的全面防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延长居民预期寿命,从而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卒中 青年 二级预防 精准
  • 简介:目的评估后尿失禁(UI)对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急性患者130例,按发病1-10d(病初)有无UI分为2组,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1年生存率,经多因素分析了解U1的危险因素以及U1与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UI组的全前循环综合征例数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UI组(P=0.000),与病初UI显著相关(OR=4.52;OR=7.15);UI组41例死亡21例,非UI组89例死亡3例,1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9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0.28,P=0.000);病初UI是1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74,P=0.000),患者年龄也与1年生存相关(RR=2.23,P=0.016)。结论病初UI是患者1年生存的强力负性因素,需要加强治疗干预研究。

  • 标签: 卒中 尿失禁 生存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后肺炎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113至2010年6月30日住院治疗的急性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比较肺炎组与非肺炎组入院时和入院后21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残障程度(mRS)及13常生活能力(BI),比较2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1)入院后21d,肺炎组NIHSS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肺炎组[改善值-(1.04±1.20)vs-(1.37±2.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663);mRS、BI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肺炎组[改善值-(0.12±0.33)VS-(0.64±0.82);3.00±6.55vs14.70±1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炎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80.0%vs19.0%;16.7%vs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俨〈0.05)。(3)肺炎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肺炎组[(35±17)vs(23±11)d],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8509±4425)元vs(4867±1648)元;(4089±2709)元vs(2168±7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肺炎是导致病死率增加、近期临床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卒中 肺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院内应急流程对急性缺血性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07月-2017年12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改进后院内绿色通道应急流程。以2015年01月-2016年06月改善流程前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的DNT时间。结果对照组DNT时间中位数(87.26±10.47)min,而实验组DNT时间(55.19±6.20)min,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院内中心多学科配合实施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可优化急性缺血性患者急诊就医流程,减少rt-PA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rt-PA 静脉溶栓 门-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8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TIA或轻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评分≤3分)。对每例患者完善磁共振成像和眼底照相检查,半自动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评估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血管弯曲度,观察眼底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动静脉交叉、静脉串珠的情况。根据TIA和轻型患者有无EPVS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眼底病变与EPVS之间的关系。对TIA和轻型患者的EPVS进行计数及程度分级,并对EPVS的数量进行ln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99例,TIA患者24例;无EPVS组52例,EPVS组71例。EPVS组患者在年龄[(68.61±12.71)岁与(63.37±13.53)岁,t=-2.198,P=0.030]、高血压病史[52例(73.2%)与25例(48.1%),χ2=8.118,P=0.004]、眼底血管瘤[17例(23.9%)与5例(9.6%),χ2=4.196,P=0.041]、眼动静脉交叉征比例[50例(70.4%)与8例(15.4%),χ2=36.488,P<0.05]、眼底动脉硬化程度[1(1,2)级与0(0,1)级,Z=-7.454,P<0.05]方面均高于非EPVS组;EPVS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entral retinal artery equivalent,CRAE;(106.31±15.02)mm与(113.89±11.86)mm,t=3.014,P=0.003]、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rteriole-to-venule ratio,AVR;0.54±0.07与0.59±0.05,t=4.553,P<0.05)均小于非EPVS组。回归分析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程度(OR=7.781,95%CI 2.876~21.055,P<0.05)和高血压病(OR=3.203,95%CI 1.049~9.777,P=0.041)是TIA和轻型患者有无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EPVS的严重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64,P<0.05),与CRAE呈负相关(r=-0.287,P<0.05),与AVR呈负相关(r=-0.422,P<0.05)。ln转换后的EPVS数量与EPVS严重程度高度相关(r=0.972,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后,ln转换后的EPVS数量与动静脉交叉征呈正相关(B=0.556,95%CI 0.203~0.910,P=0.003),与眼底动脉硬化呈正相关(B=0.417,95%CI 0.259~0.576,P<0.05),与AVR呈负相关(B=-4.213,95%CI-6.712~-1.714,P=0.001)。结论高血压病和眼底动脉硬化是TIA和轻型患者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TIA和轻型患者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病变有相关性,EPVS的数量越多,动静脉交叉征出现比例越高,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CRAE越小,AVR越小。

  • 标签: 血管周围间隙 视网膜 微血管 脑梗塞 眼底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氧自由基治疗对减少癫痫放电以及癫痫发作频数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该院接受癫痫治疗的患者1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至仅进行基础癫痫治疗的基础组与基础治疗联合抗氧自由基治疗的联合组各80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基础治疗组经12周持续抗癫痫治疗后患者控制癫痫发作总有效率仅为61.25%,其抗癫痫治疗效果远低于联合抗氧自由基治疗的92.5%,P<0.05。而在减少癫痫放电的疗效上,基础、联合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7.5%,P<0.05。结论抗氧自由基联合基础抗癫痫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癫痫放电以及癫痫发作频数,应予推广。

  • 标签: 癫痫 发作频率 氧自由基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发作期是CHD患者病情加重的关键时期,对患者的护理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发作期CHD患者的护理策略,包括病情监测、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临床数据和护理实践,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期 护理策略 病情监测 心理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单元在筛查和急诊救治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中心采用5G移动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患者98例(56.6%),中高危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25例,出血性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救护车的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患者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患者,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单元在筛查和急诊救治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中心采用5G移动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患者98例(56.6%),中高危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25例,出血性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救护车的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患者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患者,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展型及相关预测因素,以便提前预判病情,及时恰当防治。方法: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近 10年来关于进展型与相关预测因素的文献,对进展型及相关预测因素进行综述。结果:进展型相关预测因素包括影像因素、理化因素、临床因素。结论:单一因素尚难以预测的进展与否,在临床观察和神经学检查的基础上综合多方因素,全面判断尤为重要。

  • 标签: 进展型卒中 预测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