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78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均为39例,A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的治疗方法,即为对照组;B组患者在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的基础上,继续静脉注射依达拉奉针剂,即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B组患者较A组患者的疗效更好,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用药治疗外伤性脑梗塞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以21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关系复杂性变化的三种虚拟外星生物实验材料,创设个人功能预测的关系类别的间接性学习条件和参照性交流功能预测的关系类别的间接性学习条件,探讨关系复杂性对关系类别间接性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关系类别的功能预测间接性学习过程中,关系复杂性和学习条件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具体来讲,关系复杂性对关系类别间接性学习的影响仅显著地表现在参照性交流关系类别间接性学习过程中;当学习材料为4特征复杂关系时,参照条件下被试功能预测成绩极其显著高于个人条件,当学习材料为6特征复杂关系加二阶同功能简单关系时,两种学习条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当学习材料为6特征复杂关系加二阶异功能简单关系时,个人条件极其显著高于参照条件。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分别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定义、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是一种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目前约2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仍不明,且至少1/4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伴发其他疾病,迄今还没有已被证实对所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都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多数肥胖者来说,达到并保持体重控制是一项困难的任务,而且即使合理控制血糖和血脂也并不总是伴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改善,因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综合治疗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新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双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4-2010年间收治的33例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中男性5例,年龄在15-40岁之间,女性28例,年龄在17-35岁之间,33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在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对33例患者采用双冲击疗法治疗,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精心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较治疗之前有较大改善,效果显著。33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1%。结论通过采用双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同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50例体检者血液标本5mL,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每支2.5mL,其中1支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血尿酸(UA)、钾离子(K+)等11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血清ALT、AST、LDH、K+、CHOL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5),ALP的活性随溶血而降低,溶血对BUN、Cr、TG、GLU、UA测定结果影响较小。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可设置样品空白以减少影响,必要时应重新采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2例均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HA)表现、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和发热。给予PE、血浆输注(PI)治疗。1例治愈后出院,1例因经济困难好转后出院。结论TTP患者应尽早行PE治疗,以提高缓解率和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脏病变的关系及HBV-GN患者肾脏病变与肝脏病变的关系,总结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住院诊断的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的肾小球肾炎病例97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HBV-GN病例32例。对32例HBV-GN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学检查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32例HBV-GN患者,男性22例(68.7%),显著高于女性(31.3%),平均年龄为26.3±13.2岁。2、97例乙肝抗原阳性的肾炎患者,确诊HBV-GN32例,血清HBeAg阳性或HBV-DNA定量>105copies/mlHBV-GN的发病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或HBV-DNA定量<105copies/ml组。3、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尿蛋白、BUN、肝功能、肾脏病理学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BV-DNA定量对它们亦无影响。4、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相比,尿蛋白、BUN无显著差异。结论1、HBV感染及其复制状态与HBV-GN的发病密切相关,HBV相关性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的沉积可能是HBV-GN的主要发病机制。2、HBV的复制状态并不影响HBV-GN患者的肾脏病变程度。3、HBV-GN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与肾脏病变程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