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的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仍然有约30%的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支架的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的原因和机制作一综述。
简介:患者男,20岁,因全身多处汽油火焰烧伤,伤后1.5h入院。入院时意识清楚,体温36.5℃,心率80次min,呼吸21次min,体重64kg,血压90.067.5mmHg(1mmHg=0.133kPa)。烧伤总面积74%,其中Ⅲ度17%TBSA,合并轻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即行补液扩容、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创面予碘伏保痂处理。伤后第12天患者全身予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约70min。浸浴后5h患者出现腹胀,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混有胆汁。查体:患者体重59kg,腹部膨隆,可闻及震水音。急诊腹部透视提示:胃呈高度扩张,其内有大量滞留物,未见肠管气体,透视下经胃管注入造影剂,见造影剂到达十二指肠水平段后受阻。诊断为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予禁食、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静脉滴注高价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俯卧位6次d,每次2h。伤后第17天试餐失败,继续上述治疗,第20天试餐顺利,再行X线透视下胃肠造影检查,造影剂通过幽门、十二指肠较顺利。夹闭胃管观察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UAE﹚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5例确诊为CSP且行UA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技术﹙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后,选至双侧子宫动脉,用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缓慢注入及栓塞。结果15例患者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操作成功,全部保留患者的子宫,术后患者行药物流产﹙药流﹚,药流不全者再行清宫术,清宫出血量控制在100mL以内。栓塞后综合征较轻,1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其中1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半年后再次瘢痕妊娠,第二次行栓塞术并成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CSP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疗效明显,能迅速止血,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脱位的诊断治疗与后期康复。方法结合本病例特点采取针对性手术方法。结果患者愈后功能良好。讨论由于本次治疗方法针对性强,所以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支架辅助栓塞后复发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复发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分析围手术期安全性、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6例既往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首次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至置入Tubridge的时间间隔为14 ~90 d。4例患者采用单纯Tubridge置入,另外2例填塞弹簧圈后再置入Tubridge。围手术期无并发症,临床随访5~36个月,无再出血。5例患者接受血管造影随访1~3个月,动脉瘤均完全消失。结论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发性血泡样动脉瘤安全且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支架后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20年3月采用双支架后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7例颅内破裂VADAs患者(17个动脉瘤),术后即刻行DSA检查评估VADAs的栓塞程度,随访结束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DSA检查判断动脉瘤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8例,部分栓塞3例;2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出现颅神经麻痹症状。15例患者术后随访5~24个月,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1例;11例患者完成DSA随访,其中8例VADAs完全愈合,2例稳定,1例复发。结论双支架后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VADAs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修复后的心肌应变指数表达特征。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ALCAPA修复患儿30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纵向、周向、径向峰值心肌应变指数、收缩后应变指数(PSI)。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纵向、周向、径向整体峰值应变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纵向、周向、径向整体峰值应变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前纵向、周向、径向峰值应变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纵向下壁中间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心尖部、周向下壁基底段、下壁中间段峰值应变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纵向、周向、径向峰值应变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前纵向、周向、径向PS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纵向下壁中间段、间隔心尖段,周向下壁基底段、下壁中间段,径向PSI前壁基底段、心尖部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纵向、周向、径向PS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ALCAPA修复后,整体和区域应变和整体同步性均有所改善,表明休眠心肌恢复,但异常左冠状动脉供应的某些节段的应变在ALCAPA修复后未能正常化,与一定程度的持续性心肌损伤一致,其可为ALCAPA患儿预后评估提供一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