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南北朝后期,南、北对峙因北魏的分裂又演变成东、西魏和梁的三方抗衡,相对于魏、蜀、吴三国而言,南北朝后期出现的这种南、北三方对立又被称为三国鼎立1。在后三国鼎立过程中,侯景之乱的发生又使之出现一个改变,即由原来东、西魏和梁的对立最后演变成了北齐、西魏(北周)和陈的对立。在这种变化和转型过程中,不仅南北政局发生了改变,南北社会政权内部结构也随之有不少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时期许多南方士人被迫北迁,由此在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下各自形成一个北迁南方士人群体。面对这些北迁南方士人,北朝政权尽管有东、西之别,也有某些具体处置措施的不同,

  • 标签: 南北朝 三国时期 态度 政府 士人群体 三国鼎立
  • 简介:<正>60年前,和平之神再次降临欧洲大陆。灾难结束的日子,值得全人类永远铭记。那场刚刚结束的战争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血腥,尽管发起战争的狂人自饮了失败的毒酒,但那5000多万无辜的灵魂已不能复生。今天,人们用隆重的仪式纪念正义对邪恶的战胜,然而——纪念,决不仅仅是再一次温习60年前胜利的欢欣,而是为了记住教训,永远不要战争!

  • 标签: 劫后重生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回顾专题
  • 简介:在七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作家中,江苏作家黄孝阳算得上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情、“喜新厌旧”的作家,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能带出一种新的小说形制或文学形态,从《遗失在光阴之外》到《阿髁历险记》,从《人间世》到《旅人书》再到眼下这部《乱世》,作品风格的迥异,作品系谱线条的起伏,即使熟悉他的人都会各感讶异,同时更佩服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这股持续的探索和热情的“折腾”。

  • 标签: 黄孝阳 “70后” 作家 乱世 长篇 意义
  • 简介:“80”作家郑小驴的写作独具一格,其作品中凝聚着自由独立的思考精神,他以触摸大地的姿态,书写同龄普通人个体命运的遭遇与变迁,观照他们在现实与精神双重压力下惶惑无奈的心理症结。其小说集《蚁王》以“底层写作”意识直面“80”一代的现实困境,坦露底层人物无法自主支配的支离破碎的生活和情感,其中蕴涵着存在主义的哲学况味,具有思想层面的独特价值。

  • 标签: “80后”作家 郑小驴 《蚁王》 底层写作 存在主义
  • 简介:近两年的长篇创作被认为呈丰收景象,一些著名作家纷纷推出重要作品,如贾平凹的《秦腔》、刘醒龙的《圣天门口》、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兄弟》、铁凝的《笨花》、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阎连科的《受活》《丁庄梦》、东西的《后悔录》、阿来的《空山》、范稳的《水乳大地》《悲悯大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毕飞宇的《平原》,等等。这些长篇不但相对集中地出版,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倾向,就是绝大部分作品都有着强烈的“史诗化”追求,或为当下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存照树碑,或重述一段漫长的中华民族近现代史,或借原始民族的神话历史吟唱自己心中的挽歌……在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变革”近二十年后,当代文学的创作重新出现趋向“史诗化”的热潮并非偶然。这说明,“宏大叙事”虽然解体,

  • 标签: 宏大叙事 诗化 创作 长篇 追求 《水乳大地》
  • 简介: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我很爱看,觉得它们每一部都有深刻意义与艺术特色,像《红高粱》热烈的激情,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幽冷的寓意,像《菊豆》动人心魄的传奇色彩,像《秋菊打官司》原汁原味的现实描述……近来,张导演又特别推出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我当然兴致勃勃地又去看了。我承认,这部影片确实像电视及一些报刊介绍的那样,由于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又在山村小学校实地拍摄,给我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几乎不是在看电影,而是真的走进那个小学校,与魏敏艺以及那些可爱的小同学们相处在一起似的C其中,山村的贫苦,学校的破败,真让城里的我们震惊。于是,也自然生出要更加努力学习以及应为“希望工程”作些贡献的愿望。这,也许就是

  • 标签: 中学生 小老师 艺术特色 影片 张艺谋导演 贫困山区
  • 简介:一、十年拿到张悦然《茧》的试读本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这本小说,断断续续,好像写了快十年了吧。2007年我第一次在湘西凤凰认识张悦然,她就跟我提到正在写一部长篇,名字就叫《茧》,当时还发了一章开头给我看,我们就这个开头还热烈地讨论了一番。转眼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虽然还待在校园里,却再也不是那个仅仅生活在知识幻觉中的少年了。

  • 标签: 《茧》 张悦然 80后 幽灵 历史 2007年
  • 简介:资深作家方方和文坛新锐孙睿,以其观察现实矛盾的敏锐性,将笔触伸向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80”新底层群体。两位新老作家以他们不同的视角和书写基调展现了“80”新底层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他们的文本形成互补和映衬。通过代际视角研究,能更加充分地解读“80”新底层群体的现实处境和精神诉求,以及两住作家对时代、对社会的冷峻思考。从创作主体潜在的性别文化立场的差异切入,则更能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悲剧意蕴。二位新老作家对“80”新底层题材的书写体现了作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值得肯定。

  • 标签: “80后” 新底层群体 代际差异 性别立场
  • 简介:童年和故乡是永恒的生命记忆,是作家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情感源头。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与源头所在。遗憾的是,原生性、本土性的乡村正在消失,作为具有完整乡村记忆的中国“70”一代人,有责任与义务去书写正在消失的乡村、乡村记忆与乡村情感。文章对台湾作家房慧真的评论,阐释了乡村、岛屿、河流、故土之于这位“70”作家的独特记忆、情感和价值,具有回乡、归乡、寻根、安魂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与启示。

  • 标签: 乡土文学 房慧真 台湾 乡土记忆
  • 简介:《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等非虚构文学首次全方位披露底层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心理和精神诉求。“蚁族”构成一代人与一个时代的镜像——折射出“80”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背景下的特定经历、形象表征和思想状态,他们切身经历着社会结构的失衡与贫富阶层的分化,对各种现实矛盾与困境有着直接而敏锐的感触,因此也最深刻地体验着这个时代共有的焦虑与期盼。“蚁族”的文学纪实重构当代文学的时代精神和现实关怀意义,由此确立了新的探讨空间和价值维度。

  • 标签: 蚁族 “80后” 非虚构 社会转型 时代镜像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人的文学史意识空前高涨,有不少诗人都自备了详细的“创作活动年表”;有的诗人明确提出要为文学史写作;更多的诗人由于不满学院派批评家的规范尺度和审美准则,在创作之余更是直接介入到理论批评的写作以及诗选集、诗论集的编纂、出版工作之中。90年代的当代先锋诗坛,诗人们上演了一场“自己的诗歌自己做主”的戏。诗人们这种直接参与到理论研究以及文学史写作中的热忱,大大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土改写了当代先锋诗歌的研究格局。

  • 标签: 先锋诗人 先锋诗歌史 诗歌史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