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江海学刊》1990年1月号发表赵宪章《中国古代文论:文艺学经验方法的历史型态》一文,指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一、审美的主体性。特别注重审美主体在实践中的意义,侧重从审美主体出发接受、认识文艺现象,侧重对文艺的本质和规律作出主体性的规定。而文艺现象对于审美主体的价值关系,往往是它最感兴趣的课题。二、浑整性。它并不舍弃关于艺术现象的直观材料,虽然是理论批评,仍保留着形象体系的具体可感性。它将对象作为一个浑然整一的有机体,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和把握。三、表述方式的意会性。即用直观、直感去体验、领悟,而不是“以言相传”,即不是用明晰、确定的概念进行表述。主要表现在概念与范畴的非确定性、意会性;理论学说中的意会性主张,如严羽
简介:王阳明以传承和发展宋代朱熹理学并以陆九渊心学为基础,汲取统摄道家和禅佛学思想立于儒家道统开出了影响后世的心学体系。心学体系的成就与王阳明个人幼时立大学之志和体悟禅道以及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融合的趋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王阳明早年出入道佛以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为学术背景,经过对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及道佛学说的继承、吸收和改造创立心学体系。传承先秦孔孟心性学和宋代的理学心性学开出了'心即理''心外无物''天理即良知'的本体论;融摄道佛的心性修养方法论;延传儒家道统,统摄道佛精髓,以确立'良知'为伦理信念,树立以内圣外王为一体的'知行合一'的伦理实践精神和以此心性修养功夫达'致良知'的圣玄境界说。体现出其融合儒道佛的独特的创新思维路向,即心性本体合二为一的思维,返本归宗的'万物归一',即以祛除杂乱繁复的思维归于心体良知。思维的融合性和超越性,即冲破传统儒学的思维局限融合佛教禅宗和道家道教对传统儒家予以创造性新解,充分体现中道不二的超越性思维特点以及重直觉悟性的非理性思维特点。探索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历程、思维方法特点和伦理精神,对探寻儒学发展的现代契机以及对当代中国伦理精神构建具有启发性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