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以期为其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7年住院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情况。结果分离出的128株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人群是年龄≥65岁者(59.38%),12~17岁青年群体感染率最低(7.03%);主要发生在第四季度(39.84%),第三季度最低(8.59%)。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44.53%),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敏感率均>92%,对于其他接受测试抗菌药物敏感率同样有较高敏感性(>73%)。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主要爆发于冬春季节,老年和儿童尤其做好预防,其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类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具有较高敏感率,对氨苄西林具有较强耐药率。临床应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郫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郫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手足口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年郫县手足口病报告220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8.90/10万,男性1362例,女性846例,重症2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2123例),占发病总数96.15%。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1098例)、幼托儿童(1058例)和学生(41例)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7.65%。发病高峰在4-7月份,共计报告发病1392例,占发病总数63.04%。全县14个镇都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安靖镇、犀浦镇和团结镇。实验室检出病毒以EV71为主,占70.59%。结论郫县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防止暴发疫情。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川崎病治疗的28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根据疾病种类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全部患有典型川崎病,观察组患儿全部患有不完全型川崎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研究得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生率分别为发热(100%)、淋巴结肿大(85.71%)、口腔黏膜充血(64.29%)、眼结膜充血(50%)、多形性皮疹(14.29%)。对照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和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相比,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医生要着重对淋巴结肿大以及口腔黏膜充血进行检查,提高确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用英文表示反流性咽喉病为LPRD,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LPRD患者的嗓音声学特征。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接受反流性咽喉病治疗的患者,要对他们进行反流症状指数(RSI)评分,选择评分总数大于或者等于13分的反流性咽喉病患者48例和正常人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48例反流性咽喉病患者称为研究的LPRD组,42例正常人称为研究的正常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硬管喉镜检查,然后还要检测研究对象的持续元音信号,主要利用的技术是德国XIONDIVAS嗓音测试方法,计算出患者的嗓音障碍指数(DSI),并进行相关的对比和分析,然后还要分析48例反流性咽喉病患者RSI量表评分、声嘶症状评分和DSI值之间的关联性。结果48例反流性咽喉病患者的反流症状指数的平均分为(17.5±5.35)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喉镜检查,杓状软骨区有充血、糜烂、溃疡和水肿的现象;与正常人相比,LPRD患者基频微扰(jitter)和振幅微扰(shimmer)的平均值都比较高,最长发声时间(MPT)和DIS的平均值,病患者的都比正常人要低。反流性咽喉病患者的DSI值和RSI量表评分与声嘶症状评分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结论反流性咽喉病患者嗓音会出现异常,可能会因为声带产生改变进而影响嗓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9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观察前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和妊娠物着床位置之间的关系,明确子宫切口部位血流情况与回声表现,总计瘢痕处妊娠的超声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本组19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瘢痕部位早期妊娠病例中,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者共计17例,余2例分别以宫颈妊娠、不完全流产误诊。按照超声图像特征将其分为孕囊型与包块型两种类型;患者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包块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瘢痕妊娠清宫后血HCG表达异常、不完全流产或阴道持续性出血。结论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临床诊断技术中,超声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对于临床治疗与后期随诊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风险管理的医院感染特征及其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某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特点。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无菌操作不严格、病房环境微生物超标等风险因素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医院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后,能够显著降低该医院的感染事件发生率,为确保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不良嗜好史、性别、年龄、血压、血糖、症状、心肌酶谱等方面,观察常规抗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90例患者有吸烟史50例,(占66.6%)合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者80例(占88.8%)出现典型心前区疼痛者20例(占31.1%)经常规抗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为91.9%、显效65例、有效17例、死亡8例,死亡率5.8%,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吸烟史,多合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部分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无心前区特征性疼痛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病死率高,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不易说明的胃肠道、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症状时首先应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检测再进行其它疾病诊治,诊断后及时有效的抗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其子宫内膜的病理特点,以便为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实验的198例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就患者的临床症状、内膜病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可知,发生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的患者所占比例(78.79%)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所占比例(21.21%),数据对比P<0.05;就内膜病变类型而言,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发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在所有病变类型中居于首位,与其他病变类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言,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痛经和月经量过多。结论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常伴有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